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建伟  郭利国 《农业与技术》2013,(10):64-64,115
为了研究不同扦插基质、插穗年龄、扦插季节、母树年龄、不同激素、激素浓度、激素浸泡时间对东北红豆杉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在2010及2011年两阶段进行东北红豆杉扦插试验,得出采用营养土(园土:草炭=1:1)作为扦插基质,采取当年生的枝条,选用年轻的母树,秋季扦插,采用100ppm浓度的ABT6号生根剂浸泡2h能提高东北红豆杉的扦插生根率,小区扦插平均生根率可达96.2%。  相似文献   
32.
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品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高产的原因,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及其亲本的开花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并计算了水分利用效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1个参试材料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和野燕麦;各品种(系)的气孔导度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一致,气孔导度大的一般蒸腾速率也较高;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相关,与产量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的光合能力高于亲本和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33.
为对比研究放牧与舍饲饲养模式对育肥牦牛日增重、瘤胃发酵和血液参数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头年龄相同(4岁)、体重相近(202±5.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去势公牦牛,随机分为2组,即自然放牧组(NG)和舍饲组(HF)。NG组牦牛采用传统的草地放牧育肥模式,HF组牦牛采用现代短期舍饲育肥模式。结果表明:1) HF组牦牛平均日增重较NG组显著提高了36%(P <0.05),其提高。2) NG组牦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HF组(P <0.05)。3) NG组牦牛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数均显著高于HF组(P <0.05),而白细胞数和平均血红蛋白量却显著低于HF组(P <0.05),其余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均不受育肥模式的影响(P> 0.05)。4) NG组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HF组(P <0.01),其余抗氧化指标在两组间无差异(P> 0.05)。综上所述,与传统放牧组相比,短期舍饲育肥可改善牦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其日增重,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肥育...  相似文献   
34.
滴灌施肥量对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以新陆早33号棉花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田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滴灌施肥量对棉花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干物质积累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 kg·hm-2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F2、F3、F4和F5),灌水量为100%ETc(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吸收速率均随着滴灌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施肥量达到F4时,棉花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和吸收速率最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当施肥量大于F3,棉花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F3,F4,F5)无显著性差异;F3施肥水平下的氮肥农学效率、磷肥农学效率、钾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大于F4与F5施肥水平。从节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F3施肥水平,即250-100-50 kg·hm-2(NP2O5-K2O)为最佳滴灌施肥量。  相似文献   
35.
兵团滴灌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农业是新疆用水最多的产业之一,"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农业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牧团场多位于河流下游或沙漠边缘,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兵团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兵团自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36.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当今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必须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抓起。小型果蔬保鲜库就是适应农产品产后保藏的要求而推出的冷藏保鲜设备。 宜兴市制冷设备厂生产的BZL-90型冷藏保鲜库自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用以来逐步深得  相似文献   
37.
不同滴灌施肥水平对北疆棉花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为探讨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0.6、F0.8、F1.0、F1.2和F1.4)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水肥互作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2 a的大田试验表明:2 a的W1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均低于60 cm且叶面积指数小于3.2,除2013年W2F0.6处理外,W2和W3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介于60~71 cm且叶面积指数介于3.4~4.2,其中W3F1.0,W3F1.2和W3F1.4处理2 a有效铃数均在6.8个/株以上且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棉花有效铃数比百铃质量对水肥更加敏感。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为W2F1.0,2 a分别为1.65和1.52 kg/m3,比产量最高的W3F1.0处理高12%和6%,但其产量比W3F1.0下降约5%。在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在10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灌水量在8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低于最高籽棉产量约5%的籽棉产量和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节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灌水量80%ETC、N-P2O5-K2O 250-100-50 kg/hm2为最佳滴灌施肥策略。该研究可为北疆棉花实施有效的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筛选适宜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了耕层(0~40cm土层)不同墒度条件下滴灌春小麦旗叶SPAD值、灌浆期光合和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至乳熟期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显著降低旗叶SPAD值(P0.05),乳熟期增加土壤墒度延缓了叶片衰老。在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随土壤墒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在15∶00时T4处理(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收获阶段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6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墒度处理T5(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收获阶段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和70%)最低;气孔导度(Gs)在15∶00时显著降低后,在17∶00时又逐渐升高,且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同Gs一致;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等随土壤墒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土壤墒度较低处理的qP相对较低,NPQ较高;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对土壤墒度最敏感,千粒重次之。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75%~80%和60%~65%是滴灌春小麦获得高产的最佳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9.
文章主要阐述了扶余洪泛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资源,评价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Gs均有所降低,PnTr成熟期下降显著(P<0.05);亏缺灌溉(T1)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 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