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猪GPR54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发育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随机选取处于初生、60日龄、120日龄、初情期、180日龄的苏姜猪母猪各4头,进行屠宰,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以-βactin作内标,定量分析下丘脑、垂体、卵巢中GPR54mRNA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苏姜猪GPR54 mRNA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内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上升,初情期后呈下降趋势,初情期GPR54 mRNA表达丰度与初生、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组织器官中,GPR54 mRNA表达丰度在卵巢中最高,下丘脑中表达丰度最低,下丘脑的表达丰度与垂体、卵巢中的表达丰度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2.
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R54 mRNA在苏姜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分布定位.在60日龄和初情期(160日龄)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均检测到GPR54 mRNA阳性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苏姜猪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3种组织中均有GPR54 mRNA表达.其中下丘脑以弓状核、腹内侧核的阳性杂交信号最强,尤其是在初情期更明显;各级卵泡中以初情期时成熟卵泡的阳性杂交信号最强.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姜曲海猪保种群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性,选取姜曲海猪保种群中58个体进行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扩增测序,获得的长度为427 bp有效序列基因片段,然后对有效序列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姜曲海猪的mtDNA D-loop高变区扩增测序的有效序列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为63.2%...  相似文献   
54.
瘦素的发现促进了我们对脂肪组织和体内能量平衡关系的理解。脂肪细胞产生的瘦索,可能作为代谢的入口。促进生殖轴的功能。在下丘脑的关键区域存在与食欲控制,生殖和生长有关的瘦素受体(OBR)。Prunier和Quesnc的综述可以看出。营养混乱会延迟初情划的发动,影响正常的发情周期,改变LH的分泌。假设调节能量平衡的机制对产生氧化物的代谢信号敏感,并且可能在体脂、繁殖性能和内分泌功能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在苏姜猪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苏姜猪四、五、六3个世代中都存在AA,AB,BB三种基因型, 四世代、五世代、六世代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1.67%,66.67%,68.33%,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8.23%,33.33%,31.67%。在苏姜猪3个世代检测个体中,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P<0.05)高于B等位基因的频率。苏姜猪3个世代中AA,AB,BB三种基因型的第1胎总产仔数差异都不显著。3个世代中AA与AB基因型的第2~4胎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BB型基因的第2~4胎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和AB的第2~4胎总产仔数。在今后的选育中,应加强BB基因型种猪的选留,进一步提高苏姜猪窝产仔头数。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苏姜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2头体重(50.49±4.78)kg的苏姜猪,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占1/2)。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1.64、12.24、12.84 M 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3%、14%,粗纤维水平分别为5%、8%、11%,配制9种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11.64 M J/kg消化能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12.24、12.84 MJ/kg消化能组(P0.01);饲粮消化能水平对试验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试验猪的ADG、ADFI和F/G均无显著影响(P0.05)。8%和11%粗纤维组的ADG、ADFI、F/G分别显著高于(P0.05)、极显著低于(P0.01)、极显著低于(P0.01)5%粗纤维组。2)12.24 MJ/kg消化能组屠宰率和胴体长显著高于11.64 MJ/kg消化能组(P0.05);11%粗纤维组平均背膘厚极显著低于5%粗纤维组(P0.01)。3)12.84 MJ/kg消化能组的肌肉红度值极显著高于11.64和12.24 M J/kg消化能组(P0.01);13%粗蛋白质组肌肉p H24 h显著低于12%粗蛋白质组(P0.05);8%和11%粗纤维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5%粗纤维组(P0.01)。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育肥苏姜猪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粗纤维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2.24 MJ/kg、12%、11%。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探究苏姜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质(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2种内切酶HinfⅠ和HaeⅢ的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40头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猪群5'-上游区Hinf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HH、Hh、hh 3种基因型,H等位基因频率为0.6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1 5),第2内含子区HaeⅢ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DD、Dd、dd 3种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70,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31 8);苏姜猪群的Hinf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H-FABP基因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对大理石纹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表明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肉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革新的重要内容,是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59.
初情期时,激素脉冲式分泌促使性腺的发育成熟.GPR54(G蛋白偶联受体)与它的配体一起在初情期启动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失GPR54的小鼠不能达到初情期,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性激素类固醇和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但GnRH的水平正常.在人类,由于GPR54基因突变导致性腺机能衰退.在更小程度上来说,Metastin(肿瘤迁移抑制因子)和GPR54的产量是通过睾酮和雌激素来负调节的.在啮齿目动物上,注射GPR54配体能够增加激素的分泌.因此,可能在GnRH分泌水平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需要GPR54.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苏姜猪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36个SINE-RIPs(SINE Retrotransposon Insertion Polymorphisms)标记检测苏姜猪育种核心群体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群体的遗传参数,构建UPGMA(Unweighted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mean)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苏姜猪群体中存在29个SINE-RIPs多态性,UPGMA系统发育树将苏姜猪群体分为10个家系,家系的PIC范围为0.1883~0.2371,Fst的范围为0.011 7~0.299 1,Fis的范围为-0.902 0~-0.049 3,说明苏姜猪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近交程度较低。该研究结果为苏姜猪的持续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