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从屠宰场收集黄牛卵巢,取皮质深层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分析影响其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促卵泡素(FSH)(10 IU/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 IU/mL)和17β-雌二醇(17β-E2)(1μg/mL)对卵母细胞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能力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等量牛卵泡液(BFF)与初生犊牛血清(NCS)效果差异不显著,以添加15?F为最宜。颗粒细胞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均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发育率,颗粒细胞 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克服胚胎阻滞现象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2.
牛乳体细胞数量直接反映了牛乳质量及牛体的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分析牛乳体细胞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规模化牧场牛乳体细胞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3.
野母猪卵巢内有数万个原始卵泡,性成熟后,每个(季节性发情)性周期只有3~6个原始卵泡发育成熟。野母猪一生有效繁殖期约为10年,一般产仔5~6胎,一生产仔猪约为30~60头,可见野母猪原始卵泡的利用率是较低的。对野母猪的繁殖而言,如何充分挖掘其繁殖潜力,繁殖更多的野猪后代值得  相似文献   
24.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是依据生物学特性进行客观、具体、分性状的功能型外貌评分方法,将那些在经济和生产性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可以通过遗传改进的外貌性状,从生物学角度的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用直线度量,进行评分,充分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奶牛体型线性评定能够识别具有重要经  相似文献   
25.
胸腺淋巴细胞制备为完全抗原,采用一定的免疫程序致敏试验猪,刺激猪体产生抗胸腺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采集分离含有该特异抗体的猪血清,生产出的抗淋巴球蛋白是目前医学器官移植中抗排斥反应的必需药物。1材料和方法1.1试剂及来源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特优级)为GIBCO公司产品;BPS粉剂、谷氨酰胺为日本进口国内分装;β-巯基乙醇、胰蛋白酶、青霉素、链霉素、羊毛脂、液体石蜡、卡介苗等为国内生产。1.2抗原的制备1.2.1不完全佐剂的配制:取250g羊毛脂加热后,加入500ml液体石蜡、再加生理盐水至1000ml,充分搅拌均匀成乳状,分装于盐水…  相似文献   
26.
奶牛性别控制(Sex Control)是通过人为干预或操作,使母牛按照人们需要繁殖后代的生物技术。通过性别控制可以增强奶牛选择强度,提高繁殖效率,加快遗传育种进程,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牛群质量,促进奶牛向质量型发展,因而性别控制对奶牛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奶牛催乳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RFLP的方法,对201头武汉荷斯坦奶牛中催乳素基因Exon3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得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59%、16.42%、1.99%,并时不同基因型间产奶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A、AB和BB基因型奶牛的产奶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AA基因型奶牛的产奶量最高,AB基因型奶牛的产奶量次之,BB基因型最低。  相似文献   
28.
在奶牛饲养业中,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肢蹄病的发生逐渐增多,成为危害奶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有关资料表明肢蹄病在发达国家发生率约15%,发展中国家达30%~40%,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率的15%~30%〔1〕。发生肢蹄病不仅增加兽医治疗费用,过早淘汰缩短利用年限,而且降低产奶量,给奶牛饲养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肢蹄病防治对奶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奶牛肢蹄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对肢蹄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供生产中参考。1引发肢蹄病的原因1.1遗传因素随着奶业与奶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肢蹄性状的遗…  相似文献   
29.
30.
选择大别山黄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饲喂相同日粮,其中一组作对照,试验组分别添加类氨酸(甲基脲),磷酸脲及复合饲料添加剂。90d育肥试验头均日增重分别为0.55kg,0.65kg,0.57kg及0.72kg。类氨酸、磷酸脲及复合添加剂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2%,3.6%和30.9%,类氨酸和复合添加剂组每分斤增重成本,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2.2%和22%,磷酸脲组比对照组增加8.9%,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