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8篇
  7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资中小麦赤霉病的气候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资中为例,分析了21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同时通过对气象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与该病发生关联度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将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年来资中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较严重,其中最严重的是2000年,1996年次之,病穗率都超过16%。3月下旬~4月中旬的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前一年秋季的降水和冬季的温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2.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生产社会化、组织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63.
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偏耗严重,造成减产。结论: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农业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大幅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4.
绿色农业是在探索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本文基于产业成产理论,以绿色农业提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回顾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中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为目的,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与机理:阶段性特征、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等,阐述了国外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
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开路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于2007年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沙地杨树(Populus euramertcana)人工林与大气间碳、水和能量交换进行了连续测定.通过分析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蒸发散(ET)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GEP/ET)随相对土壤含水量(REW)的变化趋势,探讨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因子以及下垫面因素的响应,为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REW<0.1时,GEP和ET受到严重水分胁迫的影响维持在较低水平,环境因子对GEP、ET和WUE的影响较小;当0.1<REW<0.4时,GEP和ET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VWC)的增加而增大,WUE随VWC的增大而减小;REW>0.4时,气象因子是影响碳固定和水分损耗的主要原因,由于ET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较GEP更为敏感,因此,WUE随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增大而减小.沙地土壤保水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土壤水分被植物有效利用,因此当VWC处于5.2%-8.8%(0.1<REW<0.4)范围时,碳固定与水分消耗达到最高效率.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WUE随降水变化而变化,未来气候变化和变异有可能影响杨树林耗水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石灰是食药用菌生产的重要辅料,研究旨在对当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使用的石灰辅料进行质量摸底,同时研究石灰在糙皮侧耳栽培中的最适添加量,达到精准指导糙皮侧耳和其他食用菌生产的目的。采用消化石灰物相分析法,对8份不同来源石灰的Ca(OH)2、CaO、CaCO3和MgO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用7号石灰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玉米芯培养料,栽培糙皮侧耳,比较各处理下菌丝生长、培养料pH变化、出菇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仅2号、3号、7号石灰有效成分[Ca(OH)2和CaO]比例较大,其余石灰样品的CaCO3或MgO杂质含量均较高。使用有效成分占比不低于96%的石灰样品(7号)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石灰最适添加量为2%,此时培养料拌料后可达pH 9.53,堆料24 h后降至pH 7.72,经过36 h常压灭菌后下降至pH 6.35,基质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研究揭示石灰质量问题可能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因素,使用质量较差的石灰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甚至会造成大规模减产。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中,对石灰辅料进行成分检测也是关键。栽培糙皮侧耳时,当石灰有效成分达到96%以上时,2%的添加量即可有效提升培养料pH抑制杂菌生长,达到糙皮侧耳最适生长pH范围,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7.
68.
农林业机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杉  周洁 《现代化农业》2002,(10):35-3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的出现,一向被视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将乘上现代化的快车,而农业的新发展尤其离不开生物工程和信息化,在这方面,机器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9.
运用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于2014年1月至3月对北京市房山区的设施番茄和草莓的光合作用进行连续测定.通过分析棚温、光合有效辐射以及番茄和草莓的光合速率随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探讨空气质量对不同果蔬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质量指数的增加,番茄棚和草莓棚的棚温、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光合速率都随之减小,大气污染对光照的限制是影响设施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否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番茄和草莓的光合速率都与光合有效辐射和棚温呈正相关关系.空气质量指数低于三级轻度污染时,番茄和草莓的光合速率主要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当空气质量指数为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番茄的光合速率主要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而草莓的光合速率主要受到棚温的影响.因此,当空气质量指数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番茄棚应通过补光来提高光合速率,而草莓棚则需通过增温来维持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70.
雾霾对设施草莓生产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监测雾霾天气情况下草莓生产过程中设施内温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和草莓光合速率(Pn)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同时对北京30家草莓生产基地草莓生产受雾霾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随PM2.5污染指数(IAQI)的增加,设施光合有效辐射和草莓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呈显著(Ρ0.01)负相关,雾霾会导致草莓产量降低4 500~15 000 kg/hm2不等,并能导致病害发生率增高,虫害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