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甘肃敦煌绿洲区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与灌浆期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绿洲农业区,采用大田干旱胁迫法对玉米品种陇单9号、先玉335、陇单10号、沈单16进行了抗旱性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4个参试品种间除单株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形态性状及光合特征参数间差异较大,干旱胁迫后,4个参试材料平均株高降低了40.25 cm,生物量、穗重、穗粒重、穗粒数分别减少了132.87 g·株~(-1)、90.48 g、79.15 g、167.59粒,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百粒重、穗数、出籽率分别减少了3.75 g、0.08个、7.75%,差异不显著;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叶绿素含量随品种抗旱性减弱呈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i)在4个品种间变化较小。(2)抗旱性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先玉335(抗旱)陇单9号(中度抗旱)沈单16(弱抗旱)陇单10号(弱抗旱)。(3)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灌浆期光合速率与不同抗旱类型玉米品种的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胞间CO_2浓度与抗旱品种陇单9号、先玉335的抗旱性相关性较大,叶绿素含量与弱抗旱品种陇单10号、沈单16的抗旱性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2.
玉米品种陇单6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对玉米品种陇单6号的高产稳产性、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单6号是一个适应性较广、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的晚熟玉米新杂交种.在甘肃晚熟区各点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3.
陇单5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3年以外引系K12为母本、自育系LY3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有效积温≥2600℃地区种植。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09001。  相似文献   
24.
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创制优异的资源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对照)、30、60、90、120 Gy 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自育骨干玉米自交系LY8405干种子,并对各剂量辐照后代植株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自交系LY8405 M1种子发芽率、株高、穗位高和花粉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相同剂量辐照的M2生理损伤检测指标较M1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而90和120 Gy剂量辐照后的M1、M2种子发芽率、株高和穗位高均与对照组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辐照剂量为30 Gy时,在M2、M3植株变异表型筛选中,创制出了多种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突变体,说明30 Gy是对自交系LY8405的生物学效应最为明显的辐照剂量,60 Gy影响效应次之,同时60 Gy是辐照半致死阈值;M2和M3突变类型包括植株矮化、穗位高度降低,叶片皱缩、叶色黄化、白化、花叶,穗型变大、变长,穗轴颜色由白变红,籽粒颜色由黄变为酒红色,粒型由马齿型变为硬粒型。生物学效应表明,30~40 Gy辐照剂量是0~120 Gy范围内重离子辐照选育玉米自交系LY8405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玉米自交系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提供了方法,更为玉米选育新品种提供了稳定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5.
陇糯1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1年从甘肃省榆中县引进黑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从北京农学院引进白糯玉米杂交种,在兰州、海南三亚两地自交6代,选育出糯玉米自交系W202和W0702,二者粒色均为白色。  相似文献   
26.
1引言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农业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的扩大外,基本上是在化肥与农药等化学品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投入的条件下获得的.但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农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合理地利用化肥及研究施肥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8.
20 0 1- 2 0 0 2年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中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杂交种在 2 a12点次试验中 ,以杂交种张 379的平均折合产量最高 ,为 1190 5 .5 6 kg/ hm2 ,比对照品种临单 2 11增产 2 0 .2 % ,居第 1位 ,其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 ,抗病性较强 ,适宜河西、中部等地种植杂交种 ;杂交种 96 88的平均折合产量 110 0 0 .0 0 kg/ hm2 ,比临单 2 11增产 12 .0 % ,居第 2位 ,但适应性和稳产性一般 ,轻感青枯病、红叶病、大斑病 ,适宜河西、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及平凉与天水的海拔较高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9.
2005年甘肃省玉米新杂交种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杂交种中,金穗2036平均折合产量8 248 kg/hm2,比对照酒单2号增产21.7%,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抗病性较强,适宜在我省定西及中部高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0.
源-库互作是重要的产量决定因子,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分配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玉米作为同化能力较强的C4植物,是研究植物碳水化合物分配的理想模型。为给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及源-库互作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蔗糖长距离运输和瞬时淀粉转化形成蔗糖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论述了同化产物分配的调控机制,对影响共质体运输基因、质外体运输基因、韧皮部结构基因和机制调控未知基因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调控的分子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