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平台,通过对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的改革,引导动物医学本科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动物医学实践教学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烟草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云南省是我国烟叶大省。烘烤是烟叶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目前云南省烟叶烘烤设备需求逐年增大,果蔬烘干机在烟叶烘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果蔬烘干机应用于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果蔬烘干机应用现状调研,分析了其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对其保温材料、供热设备、循环风机和换热器等相关结构和配置进行了设计、选型、调整和优化,建立果蔬烘干机烟叶烘烤工艺标准,促进其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果蔬烘干机使用率,满足烟农烘烤实际需求。可以预见,果蔬烘干机在烟叶烘烤中若得到合理利用并推广,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明8点式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在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原料基地单元进行了密集烤房常规烘烤工艺与8点式精准密集烘烤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8点式精准密集烘烤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明显改善,橘黄烟和上等烟比例增加,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增加,评吸质量表现更优.[结论]8点式密集烘烤工艺作为一种密集烤房的优化工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
奶牛边缘无浆体病的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嫩江市、大庆市和安达市奶牛场具有无浆体病症状奶牛血液样本,用PCR方法扩增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然后将扩增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扩增的4个基因序列与标准边缘无浆体(Anaplasma.marginale)同源性均大于99.5%,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序列同源性百份率均不低于95.8%,进而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黑龙江省存在奶牛无浆体病。  相似文献   
75.
为了明确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效应,探索一次性施肥最佳肥料配比,在宁夏灌区开展了玉米一次性施肥控释肥与普通尿素配比及控释肥一次性机械化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一次性施肥纯氮施用量180kg/hm2,控释肥∶尿素为2∶1(质量比)处理较控释肥∶尿素为1∶2(质量比)处理玉米平均增产4.11%;并且控释肥一次性机械化施肥较常规高产施肥增产2.24%~5.38%,生产成本平均降低8.4%,玉米纯收入增加了9.4%。在宁夏灌区控释肥一次性机械化施用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是满足区域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需求,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6.
案例教学是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中广泛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即由传统的老师讲授为主转变为案例分析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进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动物疫病防控”是兽医硕士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文章从国内外案例教学的发展及“动物疫病防控”课程特点、案例库建设意义、案例库应用前景等几方面探讨案例教学在动物疫病防控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案例教学的应用将促进兽医硕士更好地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相关知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其研究成果更有助于丰富国内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资源。  相似文献   
77.
为分析小鼠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表达情况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选用40只4~6周龄雌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8组,其中BVDV接种小鼠7组,对照1组,每组5只。应用105 TCID50的CP型BVDV腹腔感染小鼠后,分别在感染后0、6、12、24、48、96、168和240 h采集小鼠的肠道、脾脏和血液,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小鼠十二指肠中NLRP3、IL-1β和Caspase-1分别进行基因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应用qRT-PCR方法确定不同时间点小鼠十二指肠和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同时于感染后第168 h检查十二指肠和脾脏病理组织变化。结果表明:1)小鼠感染BVDV早期(6、12和24 h)组织中的NLRP3、IL-1β和Caspase-1基因转录水平逐步升高,48 h未见明显变化,同时感染24 h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小鼠感染BVDV后期(96、168和240 h)NLRP3、IL-1β和Caspase-1的基因转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168 h时转录和蛋白水平降低最为显著(P<0.05);3)感染小鼠十二指肠、脾脏和血液的病毒载量均在168 h达到高峰;第168 h采集的小鼠十二指肠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证明BVDV感染模型成立。综上,NLRP3炎症小体在BVDV感染早期被激活,然而,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可能对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