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激增、耕地资源减少的国情驱动下,沿海滩涂成为重要的后备开发资源。滩涂作为海洋资源的一部分,巨大的开发潜力成为我国建设用地的主要填补形式,滩涂开发以围垦为主,但其土壤盐分较高的特点成为滩涂开发的一大科学难题。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线合一角度提出适合滩涂开发的排水模式,以期为江苏沿海滩涂农业开发及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103.
龙丰优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成的杂交稻三系不育系龙丰A与辐恢838长粒变异株系选得到的辐恢838-1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生育期117 d,比对照博优253短2 d,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于2014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4020号).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通过暗箱培养法对光合细菌进行提纯、富集培养。条件为:p H值在6.5~7,箱内温度在35~40℃,持续60w白炽灯光照。加入亚硒酸钠溶液,利用光合细菌将无机硒在体内转化成硒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菌体含有的硒蛋白3.51×105μg/g。选择最佳接菌量10m L,得到硒蛋白含量为1.63×106μg/g。通过镜检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有效的将无机硒转化成硒蛋白,转化率可达到35.69%,在接菌量条件优化后最大转化率达到46.80%。  相似文献   
106.
防治咖啡锈病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的方法各具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育种技术,保证了咖啡锈病的有效防治。本文主要对咖啡锈病防治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水稻优质不育系美A的选育及主要性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A是博A/博B/桂2育成的中熟偏早不育系,优质,抗稻瘟粉,分蘖力强,柱头外露率81.9%,千粒重17.6克。  相似文献   
108.
1 生产与消费据预测从 1 999年到 2 0 0 9年 ,禽肉生产和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 ,增长比例为每年 3%~ 4% ,预计世界最大的肉鸡生产国—美国每年的产量增幅约为 3.5 % ,中国是目前世界第 2大肉鸡生产国 ,预计中国每年的产量增幅将高于 5 .6% ,据此 ,到 2 0 0 9年中国的肉鸡产量将会超过美国。预计 1 0年内 ,中国人均禽肉消费量将从3.7kg/年升至 5 .6kg/年 ,即每年提高 5 % ,全国的禽肉消费量增幅将超过 6.4%。消费量的增幅大于生产量的增幅 ( 64.3% vs5 6.1 % ) ,到 2 0 0 8年 ,中国禽肉的进口量将是其他国家的 2倍。预计欧洲的产量相对平稳 (…  相似文献   
109.
3碳水化合物南美白对虾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非常重要,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Cousin等,1993;Davisand Arnold,1993;Cruz等,1996)。幼虾和中成虾摄食40%左右的高水平淀粉,其表观消化率反映了消化性能的增加(见图5)。淀粉具有良好的消化性,无论是粗原料还是熟化淀粉,其消化特性与常规饲料中可利用植物源的数量有关。图5饲料中不同淀粉水平下的淀粉ADC(80%~90%)和蛋白质ADC南美白对虾的消化酶分为3类:蛋白酶(如体内胰岛素、胰蛋白酶;体外氨肽酶;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酶虾红素)、糖酶(α-淀粉酶和昆布多糖酶)和脂肪酶。南美白对虾中研究最…  相似文献   
110.
周萌  肖扬  刘晓冰 《土壤》2020,52(6):1093-1104
光谱分析方法是利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来确定所测物质的结构及其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土壤活性有机质(labile organic matter,简称LOM)是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早期且快速的敏感指标,对土壤质量的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土壤LOM的含量变化逐渐成为土壤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土壤LOM的组分有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联合分组所分离出来的各种不同组分。土壤LOM组分的数量测定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和难比较性,而应用光谱特性的质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可以补充和验证数量变化的规律,由此获得准确、详实的结果。本文对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有机质结构表征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固态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的光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述,并对这些方法在LOM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光谱分析技术,推荐了每种土壤LOM组分所适用的光谱分析方法,为科学地研究解析土壤LOM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