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晋西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乔灌层优势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本植物优势种组成受海拔梯度影响明显,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灌木的丰富度比乔木高,且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树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而灌木树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乔木层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而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则随海拔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采用Cody指数和Whittaker指数计算了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得出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多以相邻海拔群落的指数值最小,群落间海拔差异越大指数值越大,其中在海拔高度1 650 m左右β多样性指数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2.
云蒙山典型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树冠光竞争高度为基础的林分垂直层数量化方法研究了云蒙山几种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并将不同群落的垂直层划分结果与树高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在森林群落垂直层划分过程中,树冠光竞争高度附近的树被误划的几率较高;截止系数a=0.4时,平均误划率最低,为10.10%.对几种森林群落结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森林群落垂直分层数与乔木高度多样性指数、树高变异系数及乔木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乔木高度多样性指数和树高变异系数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却均呈显著负相关.几种描述林分垂直结构的指标能很好地描述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情况,同时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下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3.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 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 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 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 mm·min-1)、稳渗率(0.52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 mm·min-1)均最小;4) 坡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 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相似文献   
114.
掌握钉螺孳生规律的度,适度灭螺,是抑螺防病的重要策略。本文在四川山丘地区林业血防工程模式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山丘疫区适宜抑螺灭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提出适度优化农林牧副渔生产系统构建林业血防屏障的策略,并讨论了山丘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长江下游滩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5.
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本文阐述了应用生态控制理论,建设抑螺防病林,开展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并从生态系统中各相关要素及其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机理,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6.
华北土石山区水源保护林小流域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试验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实地调查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 ,结合林冠截留模型、枯落物糙率系数模型、SCS水文模型、径流小区产沙量经验模型、栅格单元泥沙输移量模型 ,以试验流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基本参数输入 ,对试验流域 1996~ 1998年 8场典型降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 ,裸荒地场降雨产沙量占场降雨侵蚀总量的 92 4 7%~ 10 0 % ,水源保护林地 (包括刺槐和油松林地 )的产沙量占总侵蚀量的 15 2 3%~ 7 5 3% ,水源保护林的土壤侵蚀控制效应非常显著。对试验流域 1997 0 7 31和 1998 0 7 0 5两场典型降雨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模型检验显示 ,模拟误差分别为 - 3 2 4 %、 10 %和 32 3%、 39 34%。  相似文献   
11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土石山次生林区应实行“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植被恢复策略。在土层浅薄、坡度较陡的生态脆弱地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植被封育;在土层深厚而且坡度平缓地段,可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包括人工抚育,以及补植或补造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等。当前土石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管护力度;黄土丘陵区应该实行封山禁牧或轮牧、围栏圈养以及陡坡地退耕等措施,这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黄土丘陵区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只有转变农村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坚持植被封育和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人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的森林群落,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才有可能恢复原来的森林植被景观,真正实现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水土流失的根治。  相似文献   
118.
采用改进的便携式循环收集装置,直接捕集无损伤天然活体绿化植物珍珠梅的挥发成分,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CT—GC/MS)分析,鉴定出不同季节的挥发成分差异,并结合相关的人体脑波测试实验总体结果及挥发成分中的刺激性、毒害性物质评价,指出珍珠梅对于林业人类工效学中绿色嗅觉环境建设的慎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9.
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域、不同范围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森林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深入科学的分析林水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0.
“京九”铁路大兴段绿化模式动力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例 ,对“京九”铁路大兴段绿化模式的动力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比旷野农田 (对照点 ) ,防护农田的风速平均约降低 18.9% ,距林带树高 0 .5倍距离处 (0 .5H)风速的降低率可达 30 .0 %左右 ,距林带 4H处至农田中心的风速降低率为 1.8%  7.1% ,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至少可达 4H ;防护农田内理查逊数 (Ri)总体平均值比对照点约高 4 .6 % ,动力速度总体平均值比对照点约低 14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