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72.
动物肠道黏膜免疫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作为相对独立的免疫系统,是由大量的独特的免疫分子和独特的细胞群构成。根据其分布的位置不同,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可分为诱导免疫细胞和效应免疫细胞。前者主要是指肠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和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专职APC),后者主要指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固有层淋  相似文献   
173.
为了强化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和临床动手技能,加强所学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动物医学专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兽医临床诊疗实习教学活动中,将临床实践、问题教学法(PBL)和病案教学法(CBL)有机结合。"临床实践+PBL+CBL"三轨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临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4.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2强;因受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植被覆盖度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应用Jaccard指数对沿线各植被样带物种共有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样带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物种共有度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样带的物种共有度最大,物种纬度方向逐渐替代的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7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征与健康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湘西女儿寨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和健康评价的结果寝明。荒草灌丛容量最高.人工林土壤容重高于天然林及混交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林分类型优于荒草灌丛类型.天然林优于人工林,0-20cm土层优于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油桐人工林、杜仲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其次.而润楠次生林、荒草灌丛、杉木人工林较低,各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大小排序为:毛竹杉木混交林〉马尾松天然林〉荒草灌丛、润楠次生林〉杜仲人工林〉油桐人工林〉杉术人工林;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荒草灌丛最差,油桐人工林最好,其余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女儿寨流域及我国类似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6.
青藏铁路沿线原生植被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生植被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对青藏铁路沿线1142 km设置27个样带、248个样地、2242个样方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青藏铁路沿线植物群落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在铁路沿线样方中共出现种子植物305个种与变种,22个灌木种,283个草本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40科、134属;优势种种类相对较少,共40种,灌木4种;物种丰富度(S)沿铁路呈南多北少趋势,在高平原地段丰富度相对较高,且随海拔的升降而升降;α多样性指数也呈南多北少趋势,其值的变化主要受到水热条件的影响,而与海拔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相邻样带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值为依据,将铁路沿线分为6个不同生境区段。  相似文献   
177.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以首都圈怀来县为例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以怀来县为例,对生态脆弱的荒漠化地区的安全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和构建原则,并采用数量化原理与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了具体量级划分,采用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并提出了衡量生态安全程度的数量化指标生态安全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影响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程度的具体因素包括土壤、植被、水分和风力,根据指标因子主导性和可替代性原则,本研究提出替代性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植被盖度、降雨量和土壤粘粒含量为生态安全评价的具体指标,并对各个因子对生态安全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根据生态安全系数将怀来县空间的生态安全状况落实到土地利用单元地快,采用GIS平台得到了怀来县的生态安全评价图。本研究成果可直接为目前国家重点环北京防沙治沙应急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其研究方法可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借鉴。  相似文献   
178.
围栏措施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条件下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变化是研究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乌玛塘高寒草甸示范区为例,对研究区植被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对植物群落功能群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围栏4年和8年后,围栏内外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1)围栏内物种多样性大于围栏外;围栏4年后群落内一年生、二年生植物重要值明显高于围栏外;围栏8年后,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优势度降低,一年生、二年生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成为优势物种之一;多年生禾草,杂类草以及一年生、二年生植物3个功能群所含物种数显著多于围栏外(P0.05);2)围栏4年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8年后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短期围栏使得群落稳定性高于未围栏的群落,但是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围栏时间增加,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群落稳定性降低,围栏外群落则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9.
目的通过观察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不同配比的堆肥产品及不同施用量对紫穗槐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何种配比与施用量的组合下最有利于紫穗槐的生长,以期同时实现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的最大化处理,为今后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4种不同堆肥产品(GF、SGA、SGB、SS,即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比分别为0:1、1:3、1:1、1:0)和不同施用量(0、25%、50%、75%、100%分别记作CK、T1、T2、T3、T4)对紫穗槐生长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4种堆肥产品在施用量达100%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SS在各个施用量处理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在紫穗槐生长初期,与对照相比,4种堆肥产品不同施用量处理均生长较缓慢,但实验中后期,施用堆肥产品的处理组植物生长速度加快,超过对照组植株的生长速度,逐渐表现出堆肥产品的肥效营养作用;施用上述堆肥产品后累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提高,最大值分别出现在SGB的T2处理和SS的T1处理;施用堆肥产品能够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电导率,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结论综合分析,施用50%的SGB时,有利于紫穗槐生长,确定其为较为适宜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18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营养水平对皖西白鹅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360只健康的10周龄皖西白鹅,分为6组,分别饲喂6种饲粮中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饲粮至14周龄,测定其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饲养期间,皖西白鹅在饲粮能量为11.7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低。皖西白鹅胸肌的肉色亮度和黄度在饲粮能量为11.7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达到最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在饲粮能量为12.3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最高(P<0.05);胸肌蒸煮损失在饲粮能量为12.3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3%时最大(P<0.01)。皖西白鹅肌肉的蛋白含量和水分含量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减少,脂肪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增加;肌肉中丝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均在饲粮能量为11.7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最高(P<0.05),且肌纤维密度最小(P<0.05),肌纤维直径最大(P<0.05)。综上,选择能量水平为11.75 MJ/kg、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