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0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呈碱性环境,用PHREEQC软件中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此演化机理做了水-岩作用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浅层承压水及深层承压水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由上游至下游的演化过程中基本以石膏、方解石等矿物的溶解;白云石等的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从研究区上游往下,水中矿物相迁入、迁出的数量逐渐增大,水-岩作用逐渐增强。得到的结论有:矿物相的溶解析出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控制着演化,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由浅至深阳离子交换作用越来越强烈;各模拟路径物质转移量阳离子交换作用比溶解沉淀作用多2~5个数量级,说明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溶解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82.
83.
以新疆乌昌石城市群2016年采集的88组浅层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各方法特点采用综合权重法确定最终水质类别,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来实现水质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与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契合度达到61.4%为最高值;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Ⅱ、Ⅲ、Ⅳ、Ⅴ类水的样本数占样品总数的54.6%、26.1%、13.6%、5.7%,无Ⅰ类水;水质的整体分布规律为:Ⅱ、Ⅲ类水分布较广,从研究区西部石河子市到东部阜康市及东南部乌鲁木齐市皆有分布,Ⅳ、Ⅴ类水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阜康市、呼图壁县。  相似文献   
84.
通过1998~2000年田间节水灌溉试验,确定了北屯灌区戈壁土层畦灌春小麦最佳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为6.5%~8.0%,灌水后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7%~18%,灌溉定额为7500m3·hm-2;沟灌油葵最佳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为6.5%~8.0%,灌水后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4%~18%,灌溉定额为3 750m3@hm-2.据此分别制定了该灌区畦灌春小麦和沟灌油葵的最适宜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85.
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春灌压盐效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里木盆地平原灌区,微咸水灌溉意义重大。而微咸水灌溉的最大问题是土壤积盐,经过1 a的微咸水灌溉后,来年播种前是否需要冬灌或春灌压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比尉犁县3个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监测区(S1,S2,S3),2010年春灌前0~60 cm土壤易溶盐含量和棉籽发芽期、苗蕾期、花铃期与吐絮期棉花生长的耐盐指标(分别为7.1 g/kg,6.9 g/kg,8.2 g/kg和9.2 g/kg),得出了S1和S2隔年压盐一般能满足棉花发芽及生长的要求,而S3监测区仍需要春灌压盐的结论。计算得出3个监测区的春灌前后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1.9%~84.2%,20.7%~71.1%和32.9%~78.8%,表明3个监测区的春灌压盐效果均很明显。  相似文献   
86.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下水是和田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查明和田地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及成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02-2018年217组浅层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运用GIS技术、数理统计法、Gibbs图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研究和田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结...  相似文献   
87.
对新疆自然旅游资源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新疆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加速发展新疆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农牧区人民饮水条件恶劣,长期以来,广大农牧民以涝坝水、河渠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源,致使多种水媒病流行。在防病改水前,新疆农村流行的与饮水水质有关的水媒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病、砷中毒症、伽师病和介水性传染病。水媒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着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个别重病区农牧民人心思走,严重影响了当地正常的农牧业生产。新疆农村防病改水前,水媒病流行的状况为:  相似文献   
89.
基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和2017年7月三次地表水取样测试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8条常年性河流主要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属于TDS、总硬度总体偏高的弱碱性水,枯水期、丰水期的地表水TDS和总硬度总体高于平水期。地表水中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SO■为主。采用阿廖金分类法划分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研究区地表水以S~(Na)_Ⅱ、S~(Ca)_Ⅱ和C~(Na)_Ⅰ型水为主。通过Gibbs图解法、阴阳离子三角图法和饱和指数法等对地表水水化学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组分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大气降水作用等对地表水化学组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咸化空间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咸化特征及成因,该文运用多元统计、地统计等方法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浅层地下水(井深≤100 m)水质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中性或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Mg、SO_4·HCO_3-Na·Ca、SO_4·Cl-Na·Ca (Mg)和Cl·SO_4-Na型为主。咸化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单一结构潜水咸化程度较高,承压水区潜水咸化程度相对较低,浅层承压水咸化程度最高。潜水和浅层承压水Cl~-、SO_4~(2-)、溶解性总固体(TDS)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各指标的空间相关性较强;沿地下水流向,潜水Cl~-、SO_4~(2-)、TDS浓度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浅层承压水则呈现高低值相间分布的特征。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地下水咸化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GW1)、地下水化学环境影响(GW2)和人为活动影响(GW3) 3类。GW1类地下水分布范围较广,离子浓度主要受蒸发岩矿物的溶解控制;GW2类地下水分布于草地,地下水化学环境对地下水咸化影响相对较大;GW3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耕地和建设用地,地下水咸化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显著,潜水受到农业灌溉、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影响较大,浅层承压水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