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上海市规模化猪场保育猪传染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3年-2004年间对上海的13个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进行了集中采样,并结合临床检查、细菌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学诊断等方式对保育猪传染病进行了综合性调查,基本弄清了保育猪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为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2.
猪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戊型肝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无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7.2 kb~7.4 kb。研究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猪群中普遍存在较高的HEV抗体,也检测到猪戊型肝炎病毒,与猪接触的职业人群的血清抗HEV抗体均高于非职业人群,有些国家从猪群中分离到的HEV核苷酸序列与当地居民感染的HEV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据此认为猪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可能作为戊型肝炎的贮存宿主,在人类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公共卫生、异种器官移植和食品安全等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3.
在上海地区收集血液样品(猪、牛、山羊、马、鸡、鸭、鸽、犬和部分珍禽等)964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DS-ELISA)检测抗HEV抗体。结果表明,猪抗HEV抗体的阳性率为72.18%(301/417),其中母猪阳性率最高,为82.53%(222/269),育成猪阳性率为52.54%(62/118),保育猪阳性率为50.00%(15/30);22个猪场均检测到抗HEV抗体阳性猪,阳性率高于60%的猪场有16个,占阳性猪场的72.72%。在牛、山羊、马、鸡、鸭、鸽等血清中也检测到了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24.00%,16.00%,1.90%,12.77%和4.44%,明显低于猪群的阳性率。在宠物犬中检测到了抗体阳性犬,阳性率为17.82%(18/101),说明犬对HEV易感。珍禽中野鸭、火烈鸟对HEV也有一定的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6.60%(1/15)和10%(1/10),在孔雀和鸵鸟的血清标本中未检测到HEV抗体。猪群中戊型肝炎病毒存在较普遍,其他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多种动物也对HEV敏感。  相似文献   
34.
通过污染精液引发的猪伪狂犬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种公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优良种公猪的高效利用创造了技术条件,但如果携带繁殖障碍性病原因子的种公猪通过污染精液散播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上海地区猪场出现猪伪狂犬频发的现象,并导致一些猪场猪群的死亡,笔者对上海地区发生伪狂犬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病毒分离和细菌分离,共分离伪狂犬病毒23株,细菌分离以大肠杆菌为主.初步推断上海地区近年来PRV感染频发的可能原因,包括:未注射伪狂犬疫苗、购买时未进行隔离就进行混群饲养及饲养环境较差等.初步提出防控建议:(1)养殖户应当选择大型牧场或者免疫措施做得比较好的猪场购买仔猪; (2)在猪群入猪棚时,应当做好棚舍的消毒工作,以及一个月的隔离饲养;(3)对买回的猪群应当尽快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 (4)消灭猪场内啮齿类动物,加强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36.
一株类禽型H1N1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与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2月,上海市一养殖场饲养的猪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等病症。将猪鼻拭子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对血凝试验阳性样品在SPF鸡胚上进一步纯化、增殖,分离到1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205/2017)。采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基因片段进行整个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用MEGA6绘制遗传进化树并分析氨基酸位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为H1N1亚型,其8个基因片段均属于类禽型H1N1进化分支,没有出现不同基因型流感病毒片段之间的重组;分离株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本毒株的分离鉴定为分析我国大陆地区的猪流感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
2008年1月,上海某规模化猪场的一批初产母猪发生一起以早期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特点为发病急、传播快、流产率高.发病母猪表现为腹泻、发热、呼吸困难、早期流产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解鸭源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Y20/2006(DK/SH/Y20/06)的来源、特征及其分子演化规律,进一步丰富水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库,对该病毒8个基因片段分别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登录的相关病毒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DK/SH/Y20/06的HA基因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PEKASR↓GL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其分子遗传演化关系属于欧亚分支;NA基因与A/mallard/Yanchen/2005(H4N6)在同一分支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而PB2、PB1、NP、PA基因与目前在国内流行的H6亚型禽流感病毒关系密切;M基因与A/environment/Korea/CSM05/2004(H3N1)处于同一分支;而NS基因与A/wild duck/Korea/YS44/2004(H1N2)同源性最高。且DK/SH/Y20/06的8个基因与美洲H4N6亚型AIV分离株均不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相互之间遗传关系较远。可见,DK/SH/Y20/06可能是由H4N6、H6N2、H6N5、H3N1和H1N2等不同亚型来源的基因在鸭体内经过复杂重组演变的一株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40.
口蹄疫的流行概况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口蹄疫)首次发现于1514年,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易感动物种类多、传播途径广、病原变异性强,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别强,潜伏期短、发病急,一旦发病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规定为A类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以前的教科书上均把口蹄疫列为人畜共患,病,但近年来发现其对人的危害很低,故2009年农业部1149号令没有将口蹄疫列入人畜共患病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