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将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与启动绿色荧光蛋白双向串连痘苗病毒启动子相连,以KpnⅠ为插入位点,将整体基因片段插入山羊痘病毒转移载体骨架pUC119-TK之中,构建共表达重组山羊痘病毒转移载体pTK-P7.5-GFP-P12A3C。与疫苗弱毒株山羊痘病毒共转染BHK21细胞,经绿色荧光筛选,RT-PCR检测,成功获得能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山羊痘病毒株vTK-3CP1-GFP。  相似文献   
42.
减蛋综合征(EDS)是产蛋母鸡以产蛋量减少。产软壳蛋和无壳蛋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流行。我国从80年代后期检测到本病的存在[1],19用年李刚等[2]首次分离到本病病毒,至今已分离到鸡源[3]、鸭源[4]和鹅源[5]不同宿主的EDS病毒。各毒株  相似文献   
43.
新型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鸭、鹅及鸽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就反基因操作分子修饰致弱种毒株制备新型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鸭、鹅和鸽子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该疫苗对水禽及鸽子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荐该禽流感灭活疫苗对上述禽类的免疫程序,即鸭:2周龄0.5mL皮下注射,3月龄1.0mL肌肉注射二免,9月龄1.0mL肌肉注射三免;鹅:10日龄0.5 mL皮下注射,3~4周龄1.5 mL肌肉注射加强免疫,4月龄1.5 mL进行第3次免疫;鸽子:2周龄以0.3 mL首免,4周龄以0.5 mL加强免疫,6月龄以0.5 mL第3次免疫.  相似文献   
44.
为了合成由HA表位和串联的马立克病病毒(MDV)gB主要抗原决定簇基因所构成的融合蛋白基因,并在真核中表达,选取了MDV GA株gB 250位~460位氨基酸为目的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一个由柔性氨基酸组成的linker,使该基因片段在体外串联,并在串联片段的前端加上HA表位,末端加上终止密码子,以形成完整的阅读框;通过测序分析证明,引入的HA表位序列以及融合基因的阅读框完全正确.将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载体pIRES中,从而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CMV-HAgB(L),利用脂质体将该表达质粒转染CH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鉴定,发现该融合基因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为开发新型的马立克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研究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种鸡和肉鸡的免疫原性,并对雏鸡母源抗体和免疫后的抗体进行动态观察,根据试验结果推荐该疫苗对鸡的免疫程序。用HI方法检测种鸡、肉鸡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种鸡的母源抗体约能维持10 d多;0.3 mL/羽首免后10 d HI抗体就可达到6.40 log2,3-5周达到高峰期,至免疫17周后(19周龄)HI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4.88 log2;19周龄时0.5 mL/羽进行二免,有效抗体能维持约20周;280日龄0.5 mL/羽三免后抗体水平均一,下降缓慢,至种鸡淘汰时(三免后29周)抗体水平仍能维持在5.32 log2。肉鸡母源抗体约能维持7d,10日龄时0.3 mL/羽免疫,有效抗体能维持到上市。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原性确实。  相似文献   
46.
种公猪精液中与繁殖障碍有关的6种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PCR和RT-PCR技术,于2006年4月~10月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30个猪场和人工授精站的生产公猪精液样品355份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CSFV)和日本脑炎病毒(JEV)等6种与猪繁殖障碍有关的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日本脑炎病毒检测为阴性,检出PRRSV、PRV、CSFV、PPV和PCV阳性数和阳性率分别为6份(1.69%)、9份(2.54%)、5份(1.41%)、75份(21.1%)、6份(1.69%),有一个猪场的5份样品存在PRV和PP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上海市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7年分离的6株H9N2 AIV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获得的H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关键位点分析.结果显示:6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6株分离株均有8处糖基化位点;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和202位有变异外,其它位点均保守,226位氨基酸均为L,228位氨基酸均为G,因此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所有分离株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4%~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3.8%~99.5%,HA基因进化树显示上述6株分离株均属于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h9.4.2.5分支;从8个基因片段组成方式分析这6个毒株属于G57基因型.本研究结果为H9N2亚型AIV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上海市规模化猪场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HI和EHSA方法,于1999—2002年间对上海市规模化猪场猪群进行了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通过对猪血清HI、ELISA试验的同步检测,表明本市规模化猪场猪血清仅对流感病毒的H3、H1亚型易感,能产生特异性血凝抑制现象或显色反应,表明存有针对H3、H1亚型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阳性率31.8%至94.9%不等,而且种猪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肉猪和保育猪。  相似文献   
49.
两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发病鸡群临床解剖显示:脚部和翅膀有血管瘤、肌肉组织内出现纤维肉瘤,肿大的肝、脾出现髓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学观察符合J亚群禽白血病(ALV-J)的病理学特征。针对ALV—J保守序列P27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方法,从出现病理改变的各组织脏器、各多发性肿瘤中以及血液中均检测到ALV-J,证实该病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发性肿瘤传染病。对扩增产物序列进行测定后,与原型株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8.27%,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为J亚群禽白血病,用PCR检测进一步验证J亚群禽白血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引起鸡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0.
采集上海及周边地区猪内脏样本,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病原学检测,并对阳性样本的ORF2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显示,发病猪群PCV-2阳性率为39.06%(25/64),健康猪群阳性率为13.51%(5/37),PCV-2总阳性率为29.70%(30/101)。30份阳性样本中PCV-2a亚型为2株,检出率为1.98%(2/101),其余28株均为PCV-2b亚型,检出率为27.72%(28/101)。PCV-2的ORF2序列与已登录的ORF2序列的同源性在90.7%~100%。2株PCV-2a株相互间的同源性为99.6%;28株PCV-2b株的同源性在94.4%~100%,PCV-2b株中只有4株与已登录株DQ141322、AY321984和AY484413株同源性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中,而另外24株与Q151643中国株同源性关系最近且处于同一分支中。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及周边地区PCV-2感染比较普遍,发病猪场的感染率远高于健康猪场,且感染率比往年有升高,PCV-2在猪场疫病的爆发和传染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在PCV-2的感染病例中,PCV-2b亚型为感染的优势毒株;绝大多数PCV-2b ORF2片段的同源性与已登录的一株中国株同源性关系密切,在基因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但是否可以推断其为PCV-2的另一个亚型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