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旨在探讨鸡不同杂交组合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性。选取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及其正、反交F1代、藏鸡以及F2代等6个群体共387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规律和单倍型特性,并与不同红色原鸡亚种进行聚类,分析其母系起源。结果显示,6个群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 bp,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和1个C碱基缺失,共构成19种单倍型,分为A、B、C和E 4个单倍型群,其中,固始鸡和反交F1代主要为A、C单倍型,固始鸡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3.42%和46.58%,反交F1代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0.75%和49.25%;隐性白羽鸡、正交F1代和F2代优势单倍型均为E单倍型,占比分别为48.89%、48.84%和50.00%。6个鸡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在0.496~0.729之间,核苷酸多样度(Pi)在0.003 40~0.005 41之间,Hd值和Pi值最大的均为正交F1代,其次为隐性白羽鸡和F2代,固始鸡和反交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接近。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指名亚种、印尼亚种以及滇南亚种聚为一枝。结果提示,mtDNA D-loop区遵循严格的母系遗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比例与其母本基本一致;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且主要起源于原鸡滇南亚种。  相似文献   
42.
以我国地方鸡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地方鸡品种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COⅠ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结果表明:6个地方鸡品种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有22个突变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3.52%;6个地方鸡品种单倍型多样度平均为0.7274,核苷酸多样度平均为0.352%,品种间核苷酸分歧度为0.283%~0.791%。6个地方鸡品种的COⅠ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3.
44.
为了检测MyoG基因和A-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鹅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以太湖鹅为研究对象,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相关组织学指标特性,利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研究MyoG基因外显子1和A—FABP基因内含子2SNPs,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MyoG基因外显子1扩增序列大小为420bp,共有1个突变,突变位点在64bp处,为C—T突变,不同基因型之间肌纤维密度、直径差异显著(P〈0.05);(2)A—FABP基因扩增序列大小为482bp,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在第187bp处发生C—T突变,在第235bp处发生C—A突变,在第372bp处发生A—C突变;(3)A—FABP基因内含子2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后发现两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脂肪含量有一定差异。比对发现其与家鸭同源性达91%,与家鸡的同源性为8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yoG和A—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将该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计划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不同鸡种、周龄以及饲养方式对鸡蛋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海兰褐、京白939、苏禽青壳蛋鸡、如皋黄鸡等4个鸡种为试验对象,研究39周龄不同鸡种和不同饲养方式下鸡蛋矿物元素含量,比较海兰褐壳蛋鸡产蛋初期(21周龄)、中期(39周龄)和后期(66周龄)鸡蛋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鸡蛋硒含量最低为京白939,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P<0.05);京白939和海兰褐磷含量高于苏禽青壳和如皋黄鸡,差异显著(P<0.05).不同产蛋阶段鸡蛋锌含量中、后期明显高于初期;硒含量初期明显高于中、后期;钙、磷含量后期最低.除了笼养方式下锰含量极显著高于平养、钙和磷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平养,其他指标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
三聚氰胺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氯-4,6-二氨基-1,3,5-三嗪为原料,强碱条件下与3-巯基丙酸反应,制备三聚氰胺半抗原并经质谱和红外鉴定;应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BSA和OVA偶联制备三聚氰胺免疫原和包被原,完全抗原经紫外扫描鉴定偶联成功,偶联比分别为16:1和10:1,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三聚氰胺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可达1:128000以上。本研究为三聚氰胺人工抗原的制备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三聚氰胺免疫检测方法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太湖鹅A-FABP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检测太湖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内含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5)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扩增序列大小为482 bp,内含子2序列大小为174~394 bp,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在187 bp处发生C→T突变,在235 bp处发生C→A突变,在372 ...  相似文献   
49.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禽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以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序列为靶位点设计鸡、鸽、鹌鹑特异性引物,以常见畜禽肉(包括羊肉、牛肉、猪肉、兔肉、鸽肉、鹌鹑肉、鸡肉、鸭肉、鹅肉等)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筛选的引物能够有效地对动物源性成分进行检测,方便简洁,可快速鉴别畜禽肉食品中含有的鸡源性、鸽源性、鹌鹑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50.
为加快我国畜禽产品追溯体系和追溯技术的研究、建设与应用进程,在总结我国畜禽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从追溯系统研究进程、畜禽种类和追溯技术3方面对我国畜禽产品追溯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追溯体系方面存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有待完善、政府各部门间协同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度和民众信任度有待提高、商业模式有待建立等问题,追溯技术方面存在信息获取和共享难度大、追溯技术研究覆盖面窄等问题;提出在完善追溯制度和追溯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创新商业发展模式为建设重点,以标准化为基础进行追溯技术顶层设计和追溯模型构建为追溯技术研究核心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