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672篇
农学   383篇
基础科学   311篇
  297篇
综合类   2494篇
农作物   329篇
水产渔业   539篇
畜牧兽医   1559篇
园艺   483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运行、鱼类栖息地减少、洄游通道受阻、自然繁殖受到影响、早期资源量显著下降、种群生存面临危机的现状,为了保护鱼类种质资源,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其资源量的主要补救措施。利用船体网箱原位活水驯养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开展亲鱼驯养、人工催产和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圆口铜鱼亲鱼在船体网箱活水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用于人工催产。2017年6月17~30日,采用二次注射法人工催产3批次,共产卵约12万粒,在水温20.5~21.9 ℃条件下,针距8~10 h,效应时间18~19 h,平均受精率69.3%,出苗约5万尾。圆口铜鱼卵径1.9~2.2 mm,卵膜径6.4~7.2 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在水温20.5~22.5 ℃,溶氧7 mg/L以上条件下,历时48~62 h出膜。研究结果为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参考,为其规模化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92.
设置不施肥(A)、100%氮肥(B)、75%氮肥/25%花生饼肥(C)、50%氮肥/50%花生饼肥(D)、25%氮肥/75%花生饼肥(E)及100%花生饼肥(F),共6组处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探讨氮肥/花生饼肥不同配比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番茄的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A)相比,不同施肥处理的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分类组成的占比发生了改变;单一的氮肥和饼肥处理均导致番茄植株内生细菌优势细菌门的数量减少;与不施肥(A)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生细菌中优势细菌属的组成和占比。B处理或F处理条件下,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脂菌属(Sphingobium)、泛菌属(Pantoe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等优势菌属缺失,不仅不利于营造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健康,而且不利于植株抗性能力的提升;此外,单一的氮肥或饼肥处理,诱导了青枯菌属(Ralstonia)等病原细菌富集,并成为植株根系优势内生细菌属,不利于改良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和提高番茄植株抗性;25%氮肥和75%饼肥处理是改良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以及提高番茄植株抗性的最佳施用配比。  相似文献   
993.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茶园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覆盖除草、生物控草的优缺点分析,提出在山地茶园管理中,将山地茶园深耕、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技术措施与山地茶园锄草相结合,是山地茶园除草和丰产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了山地幼龄、成年茶园锄草的时间、方法、技术等,提出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山地茶园锄草与覆盖、间作控草、放养动物控草、机械省力化锄草技术。  相似文献   
994.
橙瘿蚊自1987年在睢宁县首次发现以来,由于虫体小,繁殖快,世代多,扩散传播极为迅速,一直是重点防治的害虫。每年都有部分桑园受到危害,到中、晚秋蚕期,小蚕采不到适熟叶,大蚕期桑叶不足,叶质老化,严重田块,中、晚秋蚕无法饲养。严重年份如2003年因桑橙瘿蚊的危害造成秋季桑叶产量减产30%以上,而且影响到第二年春叶的生产,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桑橙瘿蚊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5.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羟基蛋氨酸(MHA)螯合物对雪峰乌骨鸡种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免疫与繁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2周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雪峰乌骨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预试期2周,正式试验期8周。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 MHA-Zn (MZ组,以锌元素计)、25 mg/kg MHA-Mn (MM组,以锰元素计)、30 mg/kg MHA-Zn+25 mg/kg MHA-Mn (MZM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乌骨鸡的产蛋率和健雏率均显著升高(P<0.05),MZM组乌骨鸡的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M组(P<0.05),MZ组和MZM组乌骨鸡的死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M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黄体酮、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Z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M组(P<0...  相似文献   
996.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九项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受文献剧增、读者需求扩大、经费短缺等问题困绕,应坚持针对性、特色化、整体性和发展性的基本建设原则,注重成本效益和资源优化配置,以集团购买、共建共享方式,扬长避短建立切实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产品市场机制的自我完善与成熟,鳖市场价格逐渐滑坡后趋于稳定,导致了许多养鳖企业或养鳖户纷纷兼并、停产、转行,严重者倒闭。其主要原冈在于鳖品质退化、风味不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且义能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我们于2004年在本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池塘鳖鱼生态混养试验,结果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黄枝油杉由于其分布区狭窄,繁殖速度慢,资源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种质资源,通过实验研究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对2年生和4年生的黄枝油杉种苗性状特征描述,以地径和株高作为主要分级标准代表,运用Excel 2003和SPSS 26.0对种苗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将其种苗分别2年生和4年生分别分成了三级。2年生一级株高>20 cm,冠幅>11 cm,地径≥0.10 cm;4年生一级株高>127 cm,冠幅>56 cm,地径≥0.80 cm。2年生二级株高14~20 cm,冠幅8~11 cm,地径≥0.10 cm;4年生二级株高96~127 cm,冠幅38~56 cm,地径≥0.80 cm;2年生三级株高<14 cm,冠幅<8 cm,地径≥0.10 cm;4年生三级株高<96 cm,冠幅<38 cm,地径≥0.80 cm。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开江县农业局在党组书记、局长唐天云的带领下,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苦练内功,外塑形象;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谱写了开江农业发展的新篇章。开江县素有川东“小平原”之美称,辖20个乡镇,194个村,耕地36.3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县,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经作物。经济作物中油橄榄、银杏分别发展到3万亩、2万亩,粉葛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5、7、9、11月对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69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52.36%和20.11%。近亲鱼腥藻、铜绿微囊藻、普通小球藻、柱形栅列藻、四尾栅列藻、颗粒直链藻、细长锥囊藻、四角十字藻、浮球藻、含糊囊裸藻、针形纤维藻、尺骨针杆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1750.8×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517.3×104ind./L,占29.55%;生物量为16.082mg/L,硅藻最高,为7.285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2801.4×104ind./L,生物量以夏季最高28.235mg/L;水平分布采样点Ⅲ最高,平均为2158.6×104ind./L,采样点Ⅳ生物量最高为12.296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