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为了解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8种杂食动物粪样20份,经麦克马斯特漂浮法检验发现3种杂食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8种,分别是棕熊感染线虫、蛔虫2种寄生虫;小熊猫感染贝蛔虫、类圆线虫和短膜壳绦虫3种寄生虫;豪猪感染蛲虫、鞭虫和球虫3种寄生虫。杂食动物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5%(3/8),感染强度最高者为小熊猫贝蛔虫卵,高达12 210个/g。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大多成群饲养,感染寄生虫的动物多属于寄生虫混合感染,驱虫工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7—2018年鹦鹉喙羽病在福建省某些地区鹦鹉中的流行情况,收集了福建省部分地区298份鹦鹉粪便样品,采用PCR方法进行粪便样品检测,对其中鹦鹉喙羽病病毒检测呈阳性的5个地区的样品进行衣壳蛋白(Cap)基因测序后比较其同源性,绘制系统进化树,分析氨基酸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序列分析软件预测Cap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鹦鹉喙羽病病毒的平均阳性率为41.28%,福州市某动物救助站和福州动物园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5.17%和64.29%,其次为三明动物园、福州市花鸟市场和福州市某鹦鹉繁殖基地,南平动物园的阳性率最低;所测5个毒株Cap基因与GenBank中新西兰株(AY518913)亲缘关系较近;Cap蛋白有丰富的二级结构和多处抗原指数较高的区域,具有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位于5~27、110~127和141~153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研究结果对防控鹦鹉喙羽病,保障鹦鹉健康养殖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南虎急性胰腺炎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虎属食肉目、猫科,原分布于我国中南、华东、西南各省,是中国特有亚种,现野外已少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胰腺炎是猫科动物常见病,但华南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少。2004年3月,福州动物园1只华南虎出现精神不振、腹痛、呕吐等症状,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  相似文献   
14.
记录1只人工育幼白颊长臂猿明显异常行为的矫正过程,矫正内容包括:(1)毛巾脱离训练;(2)吮吸手指、身体撞地、过度紧迫3种刻板行为矫正;(3)树栖行为恢复训练3部分.矫正采用环境丰容与食物丰容相结合的方式,幼猿由原简单布置的育幼室迁到备有较多攀爬绳索、可见同类行为模式、自然植被丰富等具有相当丰容程度的新笼舍,投喂方式由定时定点转为散放、不定时放置食物.毛巾脱离训练成功后,采用事件取样法对该长臂猿异常行为和树栖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幼猿吮吸手指、身体撞地、过度紧迫3种异常行为分别由原来87.6%、26.4%、17.2%降至44.8%、0%、0.2%;并成功激发其树栖生活的正常行为模式.休息、取食、运动行为由原来的40%、6%、3%提高至58%、17%、18%.  相似文献   
15.
运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调查福州动物园17种62头(只)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利用驱虫前后感染强度对比观察驱虫效果。结果:草食动物以土源性寄生虫感染为主;17种草食动物中,11种动物感染14种寄生虫,总感染率64.7%;感染强度最高为长颈鹿圆线虫,感染强度为4 050个/g,其次是骆驼鞭虫,感染强度为1650个/g,第三是角马肝片吸虫,感染强度为1 296个/g;驱虫试验表明,丙硫苯咪唑8~10 mg/kg,甲苯咪唑5~10 mg/kg对草食动物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三氯苯达唑5~10 mg/kg对角马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生殖激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可以正确反映动物机体的繁殖水平和健康状况,加大对生殖激素的检测可提高野生动物的繁殖率。文章重点阐述了雌性食肉目动物生殖激素的种类、作用、变化规律,检测样品和检测方法在近20年的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黄猩猩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先后两次发生中暑,第1次经采取综合疗法很快康复;第2次因受客观因素制约,仅作保守治疗,恢复缓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福州动物园一只云豹(Neofelis nebulosa)感染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致死。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 该云豹为雄性。发病表现精神委靡、倦怠无力,食欲废绝。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表现呼吸困难、急促,口、鼻有灰黄色泡沫样液体流出。病初伴有消化道症状,表现腹痛、腹泻,粪便呈黄色稀黏液便。体温保持在38.5~39.8℃。根据临床症状采取抗感染、平喘、强心、补液等治疗措施。治疗无效,发病后5日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