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群疫病日渐复杂多样,总体呈现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免疫抑制病多发,病原的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和细菌性继发感染现象普遍。笔者曾诊治一起保育猪混合感染猪伪狂犬病和大肠杆菌病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的免疫抗体水平,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对9个项目核心示范猪场2013—2016年间1 606份血清样品进行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3种主要疫病的免疫抗体检测,并对不同规模场、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不同采样时间点和不同阶段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5.13%(95% CI:83.39%~86.87%),猪瘟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4.65%(95% CI:82.89%~86.4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5.77%(95% CI:94.79%~96.75%);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的部分疫病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9个核心示范猪场3种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同采样时间点的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极显著,其他疫病不显著;生产母猪的免疫抗体水平优于商品肉猪。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持续跟踪监测、不断优化免疫程序、调整疫苗种类,上海市规模猪场的主要疫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是一类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通常是低分子物质,分子量在几百到几千道尔顿,没有抗性,一般都属热稳定物质,不因加热而破坏。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上海地区活禽批发市场中H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鸡群的免疫情况,2009年对上海三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HI试验检测H9 AIV抗体、荧光RT-PCR试验和鸡胚接种分离鉴定病毒。共采集110批次1 646份血样和喉头泄殖腔棉拭样品,平均抗体合格率为60.27%,分离到H9病毒134株,其中4-6月和9-11月为全年中病毒分离的2个高峰期(样品带毒率均超过了10.00%),明显比其它月份要高(其他月份均低于5.00%),样品带毒率平均为8.14%。不同市场、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其抗体合格率和样品的带毒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30批分离到病毒的样品中,13批次已免疫H9N2油乳剂灭活苗且抗体合格率均大于70.00%的样品中分离到45株病毒(45/195),其中6批次抗体合格率达到100%的样品中也分离到了病毒(8/90),但带毒率明显比未经疫苗免疫的样品(79/255)低。调查结果表明养殖户对肉鸡群H9N2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重视程度不够,鸡群中带毒现象较普遍。疫苗免疫后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且抗体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带毒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病毒复制,存在高抗体下带毒现象。  相似文献   
15.
旨在了解上海地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VP1基因与致病性,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13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分离株VP1的基因序列,与参考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株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上海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互间相似性为74.3%~99.8%,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符合FCV易突变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FCV流行株主要来自国内北方地区,少数毒株来自国外地区;通过对宿主临床症状、VP1进化树和VS-FCV特征性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7株FCV强毒株;动物致病性试结果验表明,FCV-SH202101株和FCV-SH202113株可导致感染猫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1~2 d,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到排毒,不同年龄段猫的病程不一致,可导致幼猫5 d后死亡,成年猫病程可持续11~18 d, 2株分离株在致病性方面均符合VS-FCV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VS-FCV毒株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F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本市7个规模猪场500份脐带血和125份母猪扁桃体样品采用荧光RT-PCR/PCR进行了CSFV、PRRSV、PRV和PCV-2四种猪垂直传播疾病的病原检测,分析结果后,确定脐带血检测病原的可靠性、准确性,为猪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市人间和畜间狂犬病流行状况以及犬免疫情况,探查感染来源和防控漏洞,采用摸底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开展调查,并分析流行原因。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几乎每年都有人间狂犬病病例出现;2019年5—6月发生的3起犬咬伤事件中,有2起确定感染来源为流浪犬;2011—2018年上海市免疫犬的狂犬病免疫合格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但2019年1—5月流浪犬猫的抗体阳性率仅为11.32%,远低70%的国际要求。结果表明,上海市流浪犬中存在狂犬病流行,并导致了人的发病死亡,它是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风险源。因此,要加强流浪犬的管理、监测和免疫,降低流浪犬的数量,提高流浪犬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和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本调查探明了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上海市控制和消灭狂犬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上海市非洲猪瘟(ASF)传入和发生风险,从养殖、流通、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对上海市ASF防控关键风险点开展了分析评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生物安全水平低的规模猪场、携带ASF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以及"屠宰场—规模场"和"无害化处理场—规模场"风险路径是当前上海市ASF防控的关键风险点。为此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强化疫情排查,落实疫情报告义务;加强各环节监测和风险管理;压实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区域性生物安全水平,尝试建设无疫小区。  相似文献   
19.
猪场生物安全风险因子构成及其评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Biosecurity)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它的广义概念是指生物体呈现没有疾病困扰的状态,或者描绘成"生物体避免了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害虫的侵扰.而对猪场来说,生物安全是指保护猪群免受传染性媒介(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的侵入,涉及可能造成猪疫病传入和在猪场内传播的所有相关因素,包括猪群及其移动、非猪动物、野鸟、啮齿动物、节肢动物、气溶胶、车辆、人员、器具、生物制品、饲料、饮水、设施设备、废弃物等等."生物安全"控制是保证猪群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开始的仔猪流行性腹泻席卷我国绝大部分养猪地区,迄今疫情仍蔓延不息。为了解和掌握上海市仔猪腹泻疫情的发生发展,分析和研判疫情趋势,为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于2012年1—11月开展了仔猪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相关致泻病因进行了监测和结果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策略。1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