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姚丹 《乡村科技》2019,(6):15-17
本文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多目标要求,建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模型。在供应侧结构改革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运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体系和先进的数学理论,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于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案,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大豆抗食心虫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大豆抗食心虫的遗传特点,以提高大豆抗食虫的育种效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大豆杂交组合2002系选(P1)×EXP(P2)的P1、F1、P2、F2、F2:3 5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抗食心虫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抗食心虫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存在加性效应,加性效应为负值(d=-0.1633)。该组合的抗食心虫存在负向杂种优势,多基因加性效应为正,多基因加性效应使F1代的虫食粒率增加。该杂交组合的F2、F2:3群体虫食粒率多基因遗传力为21.9556%和54.349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在晚期世代对虫食粒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3.
大豆新品种"吉农2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农26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7年以"吉林27号"为母本、以"DG325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66.7 ks/hm2,比对照"吉林30号"平均增产8.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  相似文献   
84.
[目的]构建可降解纤维类固体废弃物的工程菌.[方法]采用RT-PER方法克隆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13711的葡聚糖内切酶Ⅲ(EGⅢ)的cDNA,测序后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ESP-2上,并通过电击法将其转到酵母感受态细胞中去,得到酵母表达转化子.通过DNS法测定该转化子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酶活力的大小.[结果]EGⅢ的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4.1×103.在pH值为4.9、温度在60℃条件下,EGⅢ酶活力最高,相对酶活为100%.[结论]获得了高表达效率的EGⅢ-T-pESP-2酵母表达载体,其表达活性要比天然的酶高出3~5倍,只要调节好温度、pH值的关系,可提高纤维素葡聚糖内切酶的下游转化纤维素效率,在大规模生产中生产出大量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85.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大豆高产和高油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30个大豆杂交组合进行灰色评判,以期为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以高产为育种目标时,通农13×SAPPRO、通农13×ARIRA、通农13×EXP等9个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秀,被评为1级组合;2002系选×EXP、吉林35×PEMVy、吉林38×PEMVy等11个组合表现良好,被评为2级组合;其余10个组合表现一般,为3级组合。以高油为育种目标时,通农13×SAPPRO、吉林38×SAPPRO、通农13×EXP等9个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秀,被评为1级组合;2002系选×PEMVy、通农13×意3、吉林47×ARIRA等11个组合表现良好,被评为2级组合;其余10个组合表现一般,为三3级组合。一级组合在下年度应当扩大种植规模,并在以后的各世代中重点选择。二级组合在杂种后代中适当注意选择优良单株,三级组合若没有特殊优点,应淘汰。  相似文献   
86.
刘占柱  姚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63-12265
通过调研农业院校多媒体教学情况,辩证地分析与比较了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利弊,并结合教学及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有效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提出了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7.
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是以荷引10为母本,以吉农8601-2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17.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6.2%;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6.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4.9%.粗蛋白含量为38.18%,粗脂肪含量为21.66%.该品种2009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88.
大豆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大豆SSR-PCR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适合大豆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各因素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均有影响,优化后的大豆SSR反应体系为:2.0 mmol/L Mg2+、1.00μmol/L引物、0.150 mmol/L dNTP、0.5 UTaq酶、50ngDNA模板。运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大豆进行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从140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45对。  相似文献   
89.
采用杂交组合同异评估方法,对2013-2014年度吉林农业大学的20个大豆杂交组合进行了以产量、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分析,以期高效地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秀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结果表明:以产量为主要育种目标时,表现优良的一等组合有ARIRA×吉林38、吉林38×ARIRA、ARIRA×意3、EXP×ARIRA、吉林38×吉林47、意3×吉林47,表现较好的二等组合有意3×ARIRA、ARIRA×EXP、吉林47×EXP、ARIRA×吉林47、意3×EXP、吉林38×意3,剩余的8个组合均表现一般,被评为三等组合;以脂肪为主要育种目标时,一等组合是ARIRA×吉林38、吉林38×ARIRA、ARIRA×意3、EXP×ARIRA、意3×ARIRA、ARIRA×EXP,二等组合是吉林38×吉林47、意3×吉林47、吉林47×EXP、ARIRA×吉林47、意3×EXP、吉林38×意3,其余8个为三等组合;以蛋白质为主要育种目标时,一等组合是ARIRA×吉林38、吉林38×ARIRA、ARIRA×意3、EXP×ARIRA、意3×ARIRA、ARIRA×EXP,二等组合是吉林38×吉林47、意3×吉林47、吉林47×EXP、ARIRA×吉林47、意3×EXP、吉林38×意3,其余8个为三等组合。在产量育种目标下,吉林47×EXP与EXP×吉林47、意3×吉林47与吉林47×意3、吉林38×意3与意3×吉林38和ARIRA×吉林38与吉林38×ARIRA这4对正反交组合的综合同一度差异较大;在脂肪和蛋白质育种目标下只有ARIRA×吉林38与吉林38×ARIRA这对正反交组合综合同一度差异较大。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一等组合应该在下一年种植时扩大种植面积,二等组合应着重于去发现表现优秀的植株,而三等组合如果没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则无需再多加考量,可以淘汰。  相似文献   
90.
姚丹  张扬  曲静  张迪  王丕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17-10921
[目的]探讨适于SSR分析的大豆干种子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2个大豆品种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良SDS法和CTAB法提取大豆基因组DNA,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DNA在A230、A260和A280下的吸光值,根据A260/A230和A260/A280的比值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并分别以两种DNA为模版进行SSR—PCR扩增。[结果]相同DNA提取条件下,SDS法提取DNA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均高于CTAB法,SDS终浓度为2%(W/V),水浴15min,氯仿/异戊醇抽提2次时所提取大豆种子DNA的纯度及浓度最高,其DNA的0D260/0D280值为1.86,SDS法所提的DNA泳带分布较集中,无拖尾现象,其DNA浓度能够满足SSR扩增模板的需求。[结论]SDS浓度为2%(W/V),水浴15min,氯仿/异戊醇抽提2次时提取大豆干种子DNA的浓度和纯度都较高,可以满足后续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