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修水县黄溪村把蚕桑做为产业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重点产业进行打造,引导蚕农发展适度规模、高效产出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技术提高蚕农生产水平,推广多批次循环养蚕模式和设施化蚕桑生产,全村蚕桑生产得到了高效发展,成为了江西蚕桑第一村。  相似文献   
12.
结合江西蚕桑生产实际对多批次养蚕模式下蚕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以利于控制多批次养蚕模式下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小麦超高育种的目标,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蚕种室温即时浸酸法因盐酸不需加温节约能源,有效浸渍时间幅度宽处理安全,而被广泛应用于试验种和小批量生产用种的人工孵化。为调查现行中、日系蚕品种室温即时浸酸的有效浸渍时间与孵化率的关系,以及在生产上的实用性,我们于1999年6月进行了本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供试蚕品种:绿·萍×晴·光(正反交),夏7×夏6(正反交),系省蚕茶研究所1999年春制夏秋用种。处理方法:产卵后保护在25℃中,经20h左右(即大部分卵呈淡黄色,少数呈黄色时),进行浸酸。盐酸比重为1∶100、液温为28℃,浸渍时间则分别按30、40、50、60、70min处理,调查浸…  相似文献   
16.
大棚养蚕在山东、江苏、广东等地都有较大面积推广,在我省尚属起步阶段.为了适应新的饲养型式,我所技术人员自2000年起在东乡、崇义等蚕桑基地县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2年又在本所蚕桑示范基地搭建了8个简易竹木大棚进行示范,再次获得成功.现根据本省区域特点,将大棚养蚕的相关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果桑为桑科桑属落叶乔木,喜光耐旱耐寒耐修剪,生产上株高一般控制在2米左右,适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栽种.果桑的果实桑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自古享有"民间圣果"、"中华果王"之美称,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桑果的营养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已逐渐成为开发功能性食品的优质原料,开发利用果桑资源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和鲜果采摘体验项目,于2009年引进和栽培果桑品种共20亩.笔者对引进的果桑品种大十、台果46C019、白玉王、台果72C002和红果2号共5个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1992年9月23日至26日,中国牧工商南京服务部和江苏苏州吴县兽药厂,在九江市共同主持召开“安钠加”应用研讨会.来自江苏、江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上海等华东六省一市的畜牧兽医总  相似文献   
19.
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实验室小蚕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对比试验表明:全龄发育经过(正反交)延长2 d 21.5 h;24 h后疏毛率正交、反交分别低0.74、1.44个百分点;幼虫生命率、良蛹率、虫蛹生命率正交比对照区分别低7.52、0.87、7.34个百分点,反交比对照区分别低5.24、0.67、5.87个百分点;全茧量、茧层量和200头蚕产茧量正交比对照区分别低0.11 g、0.02 g和49.67 g,反交对照区分别低0.11 g、0.03 g、27.67 g。建议通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