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71.
用CNCPS评定反刍动物几种常用精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验证CNCPS评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分别从黑龙江省的大庆、哈尔滨、双鸭山、佳木斯、牡丹江、集贤和五常等地采集反刍动物常用精饲料样品19种, 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类方法, 分别测定了饲料的粗蛋白质(CP)、非蛋白氮(NPN)、可溶性粗蛋白(SCP)、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ADFIP)和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NDFI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和淀粉.并根据CNCPS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了饲料粗蛋白质中的非蛋白氮(PA)、快速降解蛋白质(PB1)、结合蛋白质(PC)、中度降解蛋白质(PB2)、慢速降解蛋白质(PB3)和碳水化合物中的不可利用纤维(CC)、可利用纤维(CB2)、果胶(CB1)和糖类(CA).[结果]通过CNCPS饲料评定技术可对反刍动物常用精饲料营养价值分析评定.[结论]说明CNCPS可广泛用于对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相似文献   
72.
杨晓杰  姜宁  刘一洁  林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28-10629,10647
基于问卷调查及评分法,对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农民农业科技素质属中等水平,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农民农业科技意识方面,农民最关注知识是"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知识",100%的农民对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收入有信心,说明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心理依赖已经形成。农民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方面,仍有部分农民没有掌握甚至不知道具体的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73.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奶牛诱导泌乳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提出了诱导泌乳的具体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化学和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在对生物分子的快速敏感检测和对功能活性分子以及细胞的活动规律进行原位跟踪观察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在生物体外的化学反应体系内,通过特定基团或成分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等)使化学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再经特殊的检测系统将反应过程记录下来。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是指生物发光器在细胞或生物体内发生光能释放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很多生物发光反应就是在细胞或生物体内的化学发光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光能的产生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被激发后产生的光能信号,另一种是发生化学或生物学反应后产生的光能信号。近年来,随着光能检测仪器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仪器灵敏度的提高,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系统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在病原或病原成分的检测、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以及病原或细胞在机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的观察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化学发光的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1.1化学发光及其原理在医学和生物检测过程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发光体系主要有3类:增强鲁米诺发光体系、吖啶类化合物发光体系[1]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75.
选择东北细毛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的杂交一代肉羊12只,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每组4只,研究谷胱甘肽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胱甘肽显著提高了肉羊的日增重(P<0.05),试验Ⅰ组、Ⅱ组分别提高了14.6%和11.4%;降低了肉羊的料重比(P<0.05),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降低了11.0%和8.1%。试验Ⅰ组的净肉率和G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宰后45 min内肉的pH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24 h的pH极显著地高于其他2组(P<0.01)。  相似文献   
76.
纤维素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和消化代谢试验,探讨了纤维素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纤维素酶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将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7只随机分成3组:1组为添加0.05%纤维素酶组;2组为添加0.10%纤维素酶组;3组为对  相似文献   
77.
选择72头初始重15kg的三江白猪分为三组,每组24头。试验分15~30kg、30~60kg两个阶段。对照组不喂抗生素,试1组日粮中添加5×10-4含量为10%的盐霉素,试2组添加5×10-4含量为15%的金霉素。结果表明,15~30kg阶段日增重试1组、试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12%(P>0.05)和6.52%(P<0.05),两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料肉比分别提高5.61%和7.94%,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0~60kg阶段三组日增重试1组、试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2%(P<0.05)和5.41%(P>0.05,两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料肉比分别提高7.05%和4.59%,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15~30kg阶段日粮中添加金霉素、30~60kg阶段添加盐霉素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8.
从云南省主要烟区采集并分离到27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11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11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50%烯酰吗啉、50%福美异菌脲、50%氟吗·乙铝、55%菌核净·锰锌、4%春雷霉素、12.5%腈菌唑、15%三唑酮、20%噁霉·稻瘟灵、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72.2%霜霉威.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为40.74%,其中菌株WS-7表现为中抗,其余菌株表现为敏感和低抗;对福美异菌脲的抗性频率达100%,均为低抗和中抗菌株;对其余9种药剂的抗性频率均为100%,且均为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79.
RP-HPLC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鹏  姜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40-9140,9159
[目的]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用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79:21:0.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柱温为23℃。[结果]RP-HPLC法测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浓度在6.25~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和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58%;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5%,RSD为1.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藿香正气水的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80.
弓形虫是一种复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通过入侵宿主细胞、分裂和诱导宿主细胞破裂等一系列的过程,在温血动物体内进行增殖。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受基因组、表观遗传及转录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如磷酸化、泛素化、巴豆酰化、棕榈酰化、琥珀酰化、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和二羟基异丁酰化等,是弓形虫调节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和生命周期转变的主要机制之一。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改变靶蛋白的定位、结构、活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增加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在虫体生命周期的任何时间点都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重点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