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正>(上接第7期第22页)问:肉用种鸭在育成阶段为什么要进行限制饲养?答:鸭育成阶段由于体重增长缓慢,又没有产蛋,无产品产出,管理得好与不好,当时不易察觉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我国鸭业迅猛发展,鸭产业的增长速度一度赶超养鸡业,许多农民朋友也通过养鸭致了富,然而,在实际生产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譬如生产消费区域的问题、品种的问题、孵化的问题、饲养管理问题、疾病问题等等,都需要养鸭的朋友关注和应对。从本期开始,我们请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水禽专家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养鸭过程中的难点、要点,以供养鸭朋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24.
种蛋经机器清洗消毒处理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较,入孵蛋孵化率提高了2.68个百分点,受精蛋孵化率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健雏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经统计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死胚蛋中大肠杆菌检出率9.09%、沙门氏菌检出率54.55%,处理组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检出率均为零。种蛋清洗消毒后能显著提高孵化效果及雏鸡质量。  相似文献   
25.
<正>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农药化肥的施用以及季节的影响,鸭的放养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为解决农牧矛盾,使养鸭免受上述因素制约,不少农户将鸭的放养改为圈养,圈养肉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哪种鸭适宜圈养呢?试验选用三个品种鸭及其杂交鸭进行圈养,以观察不同品种鸭及其杂交鸭的饲养效果,从而为圈养肉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前,我国农村养鹅普遍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法,但由于补喂饲料品种单一化,营养成分不全面,致使鹅的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本试验是在放牧条件下,通过对肉鹅补喂配合饲料与补喂传统饲料的对比试验,以探讨其补喂效果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养鹅生产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四川白鹅229只,随机分成试验组(配合料组)和对照组(传统料组),分别为115只和114只。  相似文献   
27.
竹类公园康养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林康养是一种利用竹林优势资源的特色康养保健发展模式,我国竹林面积广阔、历史文化悠久,在此基础上发展以竹林为主的竹类公园康养保健新业态已成热点。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竹林康养资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竹类公园内易引起人生理、心理反应的空气、气候、生物、景观等4种康养资源,总结了竹类公园康养环境效益和景观资源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竹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竹类公园培育保健型景观竹林康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正>(上接第9期第17页)问:什么是鸭肥肝?有何营养价值?答:鸭肥肝是指一定日龄、生长发育良好的鸭,经短期人工强制填饲高能饲料,使其快速育肥,在肝脏大量积贮脂肪而形成  相似文献   
30.
张家口坝上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张家口坝上种植的优质良种,利用国家马铃薯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的平台,以冀张薯8号为对照,开展了中晚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坝上地区均可以完成生长发育全过程,且植株和块茎性状表现良好,商品薯率在75.53%~89.72%之间;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63 030 kg/hm~2;其次是北方002,为52 60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冀张薯8号;雪川4号、金冠、费乌瑞它和北方001折合产量分别为50 580、49 410、46 275、44 325 kg/hm~2,与对照冀张薯8号产量差异不显著;冀张薯20号和冀张薯5号折合产量分别为41 190、40 500 kg/hm~2,低于对照冀张薯8号。由此说明,冀张薯12号和北方002适合在张家口坝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