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一株发酵乳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研究对分离自中国青贮窖中的一株乳酸菌BLF01进行了分子学鉴定,结果显示为发酵乳杆菌。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值)对BLF01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5、培养温度35℃、接种量1%,可以考虑将BLF01作为青贮接种剂使用。  相似文献   
22.
酸性木聚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和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自然环境筛选出可用于饲料工业加工用途的酸性木聚糖酶产生菌株。【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定向筛选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18株产木聚糖酶菌株,挑选其中5株进行摇瓶发酵。对产酶最高的菌株S8-3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分析该菌株产生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株发酵液的木聚糖酶活性高达628.43 U•mL-1;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5℃,最适pH为4.5,在70℃保温30 min后酶活力仍为60%以上,在 pH 3.0—7.0内稳定性较好。【结论】预期该菌株产的木聚糖酶具有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肉用仔鸡性情温顺,生长快,体重大,饲料报酬好,饲养周期短,具有很高的生产性能。但是其骨易折,胸骨易弯曲,易发生胸部囊肿;且肉仔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抗病能力弱,要想成功地养好肉仔鸡需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一、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应全方位地消毒,不但要注意鸡舍小环境进鸡前的消毒,还要注意对鸡场大门口、鸡舍进出口、水源及场内地面等大环境的消毒。进雏前鸡舍的消毒最好采用喷洒与熏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雏后要隔天带鸡喷雾消毒。注意日常饮水的消毒,切不可留下疾病传染的隐患。二、肉用仔鸡的环境管理肉用仔鸡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24.
蜂花粉及其多糖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14~70日龄犊牛代乳品中添加蜂花粉及其多糖进行饲喂对比试验。试验选用25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牛,分别饲喂蜂花粉0g(C组)、10g(10BP组)、25g(25BP组)、50g(50BP组)和蜂花粉多糖5g(5PS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蜂花粉及其多糖对犊牛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均有提高作用,25BP组和5PS组作用显著(P0.05);体尺变化方面,犊牛70日龄时10BP和25BP组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试验组的体斜长和管围均略高于对照组;蜂花粉及其多糖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P0.05),对胆固醇和尿素氮有降低趋势,可增加血液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综上所述,在犊牛日粮中添加蜂花粉和多糖可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能够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蜂花粉的添加量以25g/d为宜。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磷酸脲添加量对羔羊血清和肌肉钙(Ca)、磷(P)含量及血清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选用80只F1代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在各组精料中添加0、1.0%、2.0%、4.0%和8.0%的磷酸脲以替代部分豆粕等蛋白质饲料。预试期为12 d,正试期为60 d。预试期内饲喂精料和粗料比为1∶1,自由采食。正试期内肉羊精料和粗料采食量比为1∶1,各组实际采食饲粮中的磷酸脲含量分别为0(对照组)、0.5%(0.5%组)、1.0%(1.0%组)、2.0%(2.0%组)和4.0%(4.0%组)。每组选取8只羊在1(预试期开始当天)、13和73 d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1、13和73 d血清钙、磷含量及1和13 d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VD)含量;73 d每组选取6只羊屠宰,取背腰最长肌进行肌肉中钙、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随饲粮中磷酸脲添加量的增加,血清钙含量降低,磷含量增加。其中,血清钙含量在1和73 d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3 d时4.0%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磷含量在1 d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3 d时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组和2.0%组(P0.05);73 d时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组(P0.05),对照组显著低于1.0%组、2.0%组、4.0%组(P0.05)。2)各组背腰最长肌中的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血清中各组间的PTH、25-OH-VD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3 d时,1.0%组和2.0%组的血清C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0%组(P0.05)。由此可见,磷酸脲的添加可使得血清和肌肉中钙含量降低、磷含量增加,对血清PTH和25-OH-VD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引起血清CT含量的显著变化;饲粮添加4.0%的磷酸脲会引起羔羊增重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6.
27.
微生物制剂和糖蜜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广西当地工业副产品木薯渣和糖蜜,试验以木薯渣为原料,观察微生物制剂和糖蜜添加水平及发酵时间对木薯渣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慢速产气部分(b)来看,较佳组合出现在10 mL+10 g(74.6 mL)发酵3 d后、10mL+20 g(75.88 mL)发酵3 d后和20 mL+40 g(73.17 mL)发酵2 d后;从可消化有机物含量(DOM)来看,最高组出现在20 mL+40 g(877.31 g/kg)发酵3 d后.从不同发酵时间的体外累积产气量来看,发酵1 d后,各组的产气曲线重叠,即各组样品的可消化性相似,发酵2 d后,除了10mL+10 g和40 mL+20 g组合在体外产气的前48 h累积产气量较低外,其余各组差异不明显,发酵3 d后20 mL+40 g组的产气速率最大.结果表明:以20 mL+40 g组在发酵2或3 d后较优.  相似文献   
28.
通过在MRS培养基、马丁培养基中添加放线菌酮0、5、10、20、40、80、160、320mg/L和640mg/L的5个试验,研究了玉米青贮饲料乳酸菌检测中放线菌酮在培养基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放线菌酮40mg/L以上时能够极显著(P<0.01)抑制青贮玉米霉菌的生长。因此,确定40mg/L为检测或纯化培养青贮玉米乳酸菌时的适宜添加量;鉴于青贮玉米中乳酸菌是真菌的100倍以上,在乳酸菌培养时通过加大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可达到避免样品真菌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颗粒料对用于生产小牛肉的奶公犊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1.00±1.55)kg的24头新生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处理A饲喂代乳品和羊草,处理B饲喂代乳品、颗粒料和羊草。试验期180 d。测定犊牛生长性能,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取5头牛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及各组织器官鲜重。结果表明:2个处理犊牛全期平均日增重(0.73 kg vs.0.74 kg)和饲料转化率(2.39 vs.2.36)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腰角宽差异亦不显著(P>0.05);处理B犊牛腹泻率及腹泻频率分别比处理A低4.87和1.3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2个处理犊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出肉率及肉骨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胃室发育看,处理B犊牛复胃鲜重及各胃室鲜重占空体重比例皆极显著高于处理A(P<0.01)。在专门用于小牛肉生产的出生后1~181 d的奶公犊牛饲粮中添加颗粒料,可保持犊牛同等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促进犊牛复胃的发育,并降低腹泻率和腹泻频率。  相似文献   
30.
试验研究饲料进食量对肉用绵羔羊主要矿物质排出和消化吸收的影响。选取15只杜寒杂交一代公羔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羊,处理组为自由采食组(AL)、70%限饲组(IR70)和40%限饲组(IR40),饲喂相同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羔羊干物质、无机物、钙、磷、钠、钾、镁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矿物质排出量与摄入量、体增重间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P<0.05);93.0%以上的钙,96.9%以上的磷和大部分镁经粪便排出,钠、钾主要通过尿排出体外;相对于AL组,IR70组提高了钙、磷、钠的表观消化率和吸收率,对钾和镁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却降低了其吸收率。因此,肉羊的饲喂水平显著影响矿物质的排泄量,本回归关系可以预测矿物质排出量。适当降低饲喂水平有利于主要矿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