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脲添加量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并对磷酸脲在肉羊生产中的安全使用剂量进行评价。试验选用80只杜寒杂交F1代平均体重(25.86±1.06)kg的公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在精粗比为1∶1的饲粮中分别以0(对照)、0.5%、1%、2%、4%的磷酸脲替代部分豆粕类饲料。预试期为12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组的羔羊在各时期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均达到最高值;4%组的羔羊在各时期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磷酸脲添加量对肉色红度值、p H、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2%组的黄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剪切力方面,1%组(5.16 kg/cm2)显著高于0.5%组(4.47 kg/cm2)、4%组(3.69 kg/cm2)和对照组(4.21 kg/cm2)(P0.05)。结果提示:磷酸脲可以作为氮磷添加剂用于肉羊饲粮中。羔羊饲粮中的磷酸脲添加量为1%时,羔羊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当磷酸脲替代比例达到4%时,极显著降低羔羊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增加肌肉的亮度值;当磷酸脲替代比例为2%时,为有效安全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除肌肉黄度值外无显著影响。因此,饲粮中磷酸脲适宜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53.
选用10~30泌乳日龄的经产奶牛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橡胶地板对奶牛发生肢蹄损伤、行动评分、临床跛行和蹄的生长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牛分两组圈养在完全相同的散栏中,其中一栏为水泥地面(水泥,n=82),而另一栏则用橡胶垫将水泥面板完全覆盖(橡胶,n=84)。所有奶牛分别在10~30,74~94和110~130泌乳日对奶牛:①后蹄损伤;②基于行动评分的临床跛行;③右侧蹄壁的生长和磨损进行3次评价。试验开始时,两组牛的泌乳胎次、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IM)、体况评分及第1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比例没有差异。两组牛在每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是,水泥地面处理组发生蹄部磨损的几率或加剧的程度高于橡胶地面组。在两组牛中,蹄的外侧比内侧更容易发生损伤。第3次评价时,水泥地面组跛行发生率并因此需要治疗性修蹄的比例高于橡胶地面组。与水泥地面组相比,橡胶地面组牛在第1和最后1次评价之间,蹄的生长和磨损较低。两组牛中,处于第2个泌乳期的牛的蹄磨损率高于处于第3个或以上泌乳期的牛。试验结果表明:柔软的散栏地面,如联锁的橡胶,有利于奶牛的蹄部健康。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通过比较2种微生物标记物15N和嘌呤(Purine bases,PB)估测肉羊瘤胃微生物N产量的效果,旨在建立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准确地估测肉羊微生物N提供依据.试验选用12只平均体质量为(41.3±2.8) kg的杜寒杂交(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绵羊公羔,随机均分为3组,按照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的70%和40%3个干物质采食水平饲喂,试验共持续2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5d,最后5d采集瘤胃食糜和十二指肠食糜并测定15N和PB.结果表明,瘤胃细菌成分(氮含量、嘌呤含量和嘌呤/氮)不受日粮处理的影响(P>0.05);十二指肠干物质、有机物、非氨氮和嘌呤流量均随日粮饲喂水平的降低显著下降(P<0.05);应用15N和PB计算得到的微生物N产量均随日粮饲喂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计算得出的微生物合成效率则均不受日粮处理的显著影响(P>0.05).15N测定的微生物N在各处理内的变异性要小于PB测定得到的微生物N,因此应用15N来测定微生物N能够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我国北方奶牛常用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分别从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采集奶牛常用粗饲料共3类7种33个样品,应用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测定粗饲料的营养成分,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粗饲料的可溶性粗蛋白质主要是非蛋白氮,真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低,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是优质的粗饲料;小麦秸的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差;玉米青贮类饲料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低,营养价值优于秸秆类饲料;糯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均较低,营养价值优于玉米秸和玉米秸青贮饲料。结果提示,CNCPS测定的指标较多,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对饲料利用的情况,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更精确。  相似文献   
56.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畜禽集约化生产模式在世界各地开始流行的时代。为了满足全世界超过60亿人口足够的蛋白质供给,每年约有超过500亿头(只)的畜禽被屠宰。同时,为了在有限的土地和饲料资源的情况下,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的效益,生产出更多的畜产品,生成者大力推动畜禽养殖朝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7.
不同牧草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牧草干物质(DM)及蛋白质(CP)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肉用绵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半体内法对13种牧草的DM和CP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苜蓿DM和CP在瘤胃内各个时间点的降解率最高(P<0.05);沙打旺、狗尾草、燕麦草、草地早熟禾72 h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13种牧草DM的可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的高低顺序与DM在不同时间点的降解高低顺序类似。豆科苜蓿和沙打旺CP的有效降解率最高(P<0.05);禾本科燕麦草、象草、草地早熟禾和狗尾草CP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P<0.05)。苜蓿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由此得出,豆科牧草苜蓿、沙打旺DM和CP的降解率高于禾本科牧草。燕麦草、草地早熟禾、象草、狗尾草的降解率较高;冷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羊草、披碱草的降解率居中;芨芨草、中华羊茅和芦苇的降解率偏低。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对杜寒杂交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探索出合适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选用120日龄左右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羔羊18只,随机分成3组,公、母各半,A、B、C组饲喂代谢能水平相近且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40%、13.00%、15.70%的开食料.于试验开始的0、30、60 d晨饲前称量每只羔羊的体重、体斜长、体高和胸围,并静脉采血测定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羔羊进食B组日粮,日增重达到248.67 g,高于A、C组;各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3种日粮对羔羊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ALB/GLB均无显著影响(P>0.05);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含量受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显著(P<0.05).150日龄时,B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180日龄时,B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高于A、C组、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免疫能力较强.综上所述,断奶羔羊开食料的代谢能为10.50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3.00%时,可满足羔羊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试验旨在通过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研究其对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个合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试验选用120日龄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18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公母各半,饲喂代谢能为10.5MJ/kg、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0.4%、13.0%、15.7%的全混合日粮(A、B、C组),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增加,各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及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均有升高趋势;瘤胃pH及氨态氮浓度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A组羔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乙酸/丙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日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生影响,但乙酸/丙酸比没有差异,没有改变瘤胃的发酵类型;对于断奶羔羊日粮蛋白质水平13.0%为宜。  相似文献   
60.
夏季饮水温度和圈舍使用风扇对绵羊福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健康的小尾寒羊36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只,研究了水温和风扇因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运动量、生理参数的影响。人工设置环境分别为:A组,暴晒+饮水水温35℃;B组,饮水水温25℃;C组,饮水水温15℃;D组,风扇(3.5 m/s)+饮水水温10℃。结果表明,饮用冷水和风扇因素对试验羊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学指标显示,第30天D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A、B组(P<0.05);第4周C、D组的运动量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直肠温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整个试验期D组的呼吸频率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因此,夏季采用凉水和风扇能部分改善小尾寒羊的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