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酵母菌0732-1处理哈密瓜幼苗,对其抗病性相关酶活的影响,验证P.anomola 0732-1具有诱导寄主抗性的生防类型.[方法]利用P.anomola 0732-1的发酵液和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ac)喷布哈密瓜幼苗叶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时段连续测定哈密瓜叶片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变化.[结果]P.anomola 0732-1发酵液在一定接种时间内能诱导哈密瓜幼苗叶片4种抗性相关酶活的升高,SOD和POD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喷布后24h时,PAL酶活峰值10.72 U/mg,为对照的1.2倍;36 h时,PPO酶活峰值为4 529.20U/g,是对照的1.4倍;60 h时,SOD和POD酶活显著高于Aac和对照,其中P.anomola 0732-1发酵液诱导幼苗叶片POD酶活峰值为432.86 U/g,是对照的1.8倍.在试验中接种Aac能诱导哈密瓜幼苗叶片POD活性升高.[结论]初步证实了P.anomola 0732-1能够诱导哈密瓜幼苗产生抗性,为P.anomola 0732-1在田间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概述了银杏天然功能成分黄酮、内酯的化学结构、性质和药用价值,重点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微波、超声、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的实验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银杏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各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银杏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按照《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国草产品产量基本满足国内80%左右的需求。饲草燕麦(Avena sativa L.)不仅具有抗逆性强、耐贫瘠、生物量大和易消化等优点,其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也较高,被列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紧缺饲草资源。饲草燕麦在促进反刍动物消化代谢、改善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肉品质、调节机体物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功能和改善肠道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饲草燕麦的生境特点、营养价值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推进饲草燕麦在家畜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调整桐乡市蚕茧产品结构,推广饲养彩色茧蚕品种,开发丝绵被的种类,2017年春蚕期桐乡市引进黄色茧蚕品种"秋芳×金玉"进行农村试养,并与本地当家品种"秋丰×白玉"进行性状对比,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5.
分析杭州蚕桑产业历史和现状,探讨稳定蚕桑产业,促进产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杭州市近5年的蚕种生产繁育等情况,针对蚕种供需基本持平,但蚕种“带毒”淘汰率逐年上升极大地影响蚕种生产稳定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布局、健全基地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保证蚕种生产安全,加强预知检查和补正检查等措施,以稳定蚕种生产,促进蚕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华东×春晨是湖州市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多丝量四元杂交种,2015年在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进行三期农村试养,现将试养结果总结如下. 1 试养情况 1.1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华东×春晨和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正反交)均由杭州蚕种场生产,盒装卵量28000粒.  相似文献   
38.
为满足蚕农需求,解决蚕品种单一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农村引进试繁斑纹双限性品种菁松、皓月,对基本性状进行摸索,稳定繁育技术,推广新优省力蚕品种。  相似文献   
39.
方格蔟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蚕桑营茧技术,对提高蚕茧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近几年,杭州市各级政府极力推广方格蔟的使用,无论财政还是政策上都是大力支持,为标准化方格蔟营茧技术的推广,提升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0.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mori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专一地侵染家蚕中肠上皮组织,造成中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病变,在染毒家蚕的中肠杯形细胞内形成特异性小泡体和电子稠密体等特异性结构。电镜观察显示,在感染早期,微绒毛膜、线粒体附近及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和内质网中较易发现胶体金颗粒(10 nm)的吸附;其后在微绒毛中间和细胞质中,以及内质网和特异性小泡体的界限膜附近出现或较多存在,但线粒体和特异性小泡体的内部未见金颗粒的吸附。因此可以认为: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主要在染毒细胞的各细胞器膜附近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