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酵母铁对仔猪生长发育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对于预防仔猪贫血以及促进其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无机态铁的吸收率低、配伍性差,而有机铁具有吸收率高、配伍性好、粪便中排泻量低等优点。本试验采用不同水平的酵母铁对仔猪生长发育、血液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60m g/kg酵母铁对仔猪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而150m g/kg酵母铁对仔猪血液理化指标具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2.
退耕还林(草)的实施显著影响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理化属性,进而可能影响土壤可蚀性。然而,目前黄土高原全区土壤可蚀性对退耕方式的响应及其区域特征尚不明确。为此,以耕地为对照,以黄土高原4个降雨量带内(200~300,300~400,400~500,>500 mm)的3种退耕地(乔木林地、灌木地和草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采用EPIC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不同退耕方式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整个黄土高原而言,退耕地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22~2.83 g/kg,乔木林地、灌木地和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70,1.72,2.72 g/kg。黄土高原仅200~300 mm降雨量带内的草地与耕地的黏粒差异显著,300~400,400~500,>500 mm降雨量带内的各类型退耕地间的黏粒、粉砂粒和砂粒差异不显著。相较于耕地,退耕地土壤可蚀性呈现降低趋势,由0.012 4 (t·hm2·h)/(hm2·MJ·mm)降至0.011 5 (t·hm2·h)/(hm2·MJ·mm),但差异不显著,乔木林地、灌木地、草地与耕地间土壤可蚀性亦无显著差异。总体表明,退耕还林(草)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并未显著影响颗粒组成和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可为预报黄土高原退耕后的土壤侵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孙会 《河北农业》2007,(4):32-32
沼液是投入沼气池内的原料经密封发酵后的残留物,其中含有速效氮、磷、钾、植物生长激素、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和某些抑制细菌的物质,是喂猪的优质添加剂。猪饲料中合理添加沼液,可促进生猪生长,缩短育肥期,提高饲料转换率,降低料肉比,达到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黄土丘陵区冻融对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股状水流侵蚀比较发育的黄土丘陵区,土壤可蚀性主要依赖于土壤抗冲能力。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该文借助模拟冲刷试验,设置了裸地对照(CK)、黑麦草传统密度(LD)和加倍密度(HD)3种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冻融前后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抗冲性。结果表明,与冻融前相比,表层土壤容重、团聚体含量和根系密度在3个处理中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土壤黏聚力略有下降,而崩解速率在处理CK、LD和HD中分别增加了20.6%、18.8%和7.3%。冻融作用延后了3个处理的主要产沙时间,降低了土壤抗冲能力,增加了冲刷中途泥沙流失速率。与未冻融相比,冻融作用增加了处理CK和LD泥沙流失量为19.41%和6.70%,但对处理HD影响较小(P<0.05)。冻融和根系共同作用在LD和HD处理上分别减少土壤流失量为3.72%和49.39%。该研究期望对完善土壤侵蚀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小麦品种汶农14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农14是近年山东省和国家审定一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采用来自不同地区的52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汶农14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分析定位了其抗白粉病基因。汶农14对43个菌株(82.7%)表现抗性反应型,对9个菌株表现感病反应型。这些菌株对汶农14的毒力谱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2相似,但汶农14对11个菌株的反应与携带Pm2的Ulka/8*Cc不同。此外,利用26个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汶农14与携带Pm46的Tabasco相比,与3个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不同。汶农14在成株期对白粉病混合菌株表现高抗。利用汶农14×邯4564的F2和F2:3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汶农14对E09菌株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W14。分子标记分析显示,PmW14与Xcfd8、Xcfd81和SCAR203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7.5、1.8和7.7 cM。由于这些分子标记被定位于小麦5DS染色体的5DS-1-0-0.63区间,且与Pm2基因紧密连锁,因此推测,PmW14可能与Pm2位于相同的基因座。  相似文献   
26.
国内外木材热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木材热处理的工艺研究进展,并从尺寸稳定性、耐久性和物理力学性能方面介绍了热处理木材材性及机理研究进展,提出我国木材热处理技术应寻求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能耗少的导热媒质,以降低成本;设计合理的热处理没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平衡和调节处理设备,寻求尺寸稳定增加、耐久性提高与强度降低的平衡点,从而获取性能更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27.
高温热处理杉木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杉木为试材,采用9组热处理工艺对杉木进行了高温热处理试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杉木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试材的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均呈下降趋势,但热处理温度影响更为显著;热处理对MOR的影响比MOE的要大;顺纹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但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杉木热处理后,试材由绝干到气干和绝干到吸水尺寸稳定时2个阶段的径向线湿胀率、弦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均低于未处理材的,弦向线湿胀率大于径向线湿胀率;就整体而言,3个指标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抗胀率均为负值,其绝对值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尺寸稳定性增强幅度逐渐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210℃下降得最明显。  相似文献   
28.
采用平均体重20.3kg的20头健康的松辽黑仔公猪,分为对照组、试验1、2、3、4组共5组,每组4头,用于研究7~10周龄时仔猪的生长性能及机体免疫机能。于7~10周龄时,前腔静脉采血。本试验细胞免疫用pha刺激,体液免疫用lps刺激,MTT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酵母锌浓度范围内,各试验组仔猪随酵母锌浓度的提高平均日增重增加,料肉比下降,腹泻率降低;7~10周龄时随着日龄的增长,酵母锌对仔猪免疫机能有提高的趋势,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细胞免疫方面200mg/kg的效果最佳;在体液免疫方面50mg/kg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9.
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询问及电话、邮件等形式对河南烤烟主产区的主要县/区的烤烟连作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类分析.从7个地市22个县(市、区)的调查结果分析得知,现今河南烤娴种植主要分布在南阳、许昌、洛阳、三门峡、平顶山和漯河等地,并且在主产区都有一定程度的连作现象,连作3a及以上的比例一般在20%~40%,有少数地区达到50%.烟草连作发病较普遍、分布较广的病害主要有黑胫病、病毒病和黑腐病等;同时验证了烟草不适宜连作.烟草连作3a及以上时,病虫害率及死亡率上升40%以上;连作后表现出产量、质量下降.大多数地区在连作第2年时产量开始下降,连作3a及以上时下降幅度为9%~24%.连作时间久会使烟叶质量严重下降,造成无经济收益.因此,为了减少烟草病害发生及产量、质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建义尽量避免连作,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采用相应措施控制烟草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α-酮戊二酸既是三羧酸循环中为动物机体供能的重要物质,又是连接碳代谢和氮代谢的重要枢纽。它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钙磷代谢,增强骨密度和提高骨骼矿物质元素含量,改善肠道黏膜结构,正面影响部分氨基酸代谢。此外,α-酮戊二酸可以通过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增加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和沉积,进而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本文就α-酮戊二酸对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一些功能性指标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为α-酮戊二酸在养殖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