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16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倩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66-67
近年来土壤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如何高效修复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迫在眉睫。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具有诸多优点,如费用低、效果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简要阐述了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栎空腔瘿蜂是严重危害麻栎的一种林业害虫。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采用叶面喷雾、树干打孔注药的施药方式,对有性世代栎空腔瘿蜂成虫、无性世代幼虫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雾22%的噻虫·高氯氟悬浮剂4000倍液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树干打孔注药5%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倍液和螺虫(11%)噻嗪酮(24%)悬浮剂5倍液均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3.
以本地品种小红毛、常规品种陇谷11号、晋谷29号和杂交品种张杂谷5号、华大3号为供试材料,在宁夏同心县旱作田比较孕穗期和灌浆中期不同谷子品种叶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孕穗期,不同谷子品种的表观量子效率在0.044~0.079 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的变化范围在14.11~50.59 μmol·m-2·s-1之间;最大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为38.53~50.01 μmol·m-2·s-1,暗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2.16~5.28 μmol·m-2·s-1。本地品种小红毛在孕穗期的表观量子效率高(0.079 μmol·m-2·s-1),利用低光强的能力较强,而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的最大光合速率较高(陇谷11号和晋谷29号分别为38.53、47.53 μmol·m-2·s-1、张杂谷5号和华大3号分别为44.06、50.01 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强,且杂交品种大于常规品种。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的光合能力强,可为谷子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张丽娇  孙倩  王硕  高立宏 《猪业科学》2023,40(12):63-65
<正>引言现代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医药生物科技领域,这种需求更为显著。为了满足社会对综合能力强、具备创业和创新能力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界已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能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熟练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技能,以及一定的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65.
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吸附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Cd在长期施用生物炭农田土壤上的吸附及解吸过程,并结合大田试验稻麦轮作结果探究了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农田土壤相比,生物炭的施入量越高,土壤对Cd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这主要是由于生物炭的加入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大田数据显示生物炭可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抑制土壤中的Cd向稻麦中迁移。  相似文献   
66.
1-wire技术在温室集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基于1-wire技术的控制网络.根据温室环境的特殊要求,分析了控制集成技术的特点,并讨论了温室控制系统中采用1-wire控制网络的性能及相关集成技术.根据温室的控制要求,利用1-wire技术构建了温室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7.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变化归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十年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沙变化显著。众多学者以该地区典型流域无定河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局限于方法的突破而忽视了方法间的对比分析。为此,该研究采用双累积曲线法、水文法、弹性系数法和水保法对无定河流域1957—2010年水沙变化进行归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年降水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年潜在蒸散发、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且突变年份依次为1982、1971、1971年。径流归因对比分析表明,水文法与弹性系数法结果较为接近,水保法人类活动贡献率偏小;输沙归因对比分析表明,水保法与其他3种方法结果一致。归因分析表明,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变化的主控因素且逐年增强,人类活动中对径流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灌溉引水和造林;对输沙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淤地坝和造林。淤地坝的淤满或失效对流域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影响较大。因此,未来无定河流域的治理应继续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并加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布局优化和后期维护。  相似文献   
68.
基于3,5-二硝基水杨酸法的水稻秸秆酶解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汽爆水稻秸秆还原糖的转化率,采用纤维素酶对水稻秸秆进行酶解实验.还原糖的含量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测定.实验选用加酶量、酶解时长和反应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原始水稻秸秆与蒸汽爆破预处理水稻秸秆作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用量占秸秆干物质质量的10%,酶解时长48 h,反应温度50℃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反应条件;原始水稻秸秆最大酶解还原糖产量约为9.7%;蒸汽爆破水稻秸秆最大酶解还原糖产量约为34.3%;蒸汽爆破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量,并缩短酶解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9.
冬小麦西农979光合、水肥利用和产量的水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该地区冬小麦主推品种之一的西农979为材料,通过裂区试验,水氮各设置三个水平[自然降水(W1)、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W2)和80%(W3);不施氮(N1)、施氮150kg·hm-2(N2)和300kg·hm-2(N3)],研究了不同水氮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氮素积累与分配、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水中氮(W2N2)和中水高氮(W2N3)组合有利于小麦花后旗叶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单茎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氮素营养条件下,中水(W2)处理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自然降水(W1)和高水(W3)处理;W2N2和W2N3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2N2处理下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最高;W2N3处理的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其花后转运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高。在相同氮素营养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在相同水分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W2N2和W2N3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此二处理差异不显著。W2N2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W2N2是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70.
旨在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角度研究热镀锌厂锌尘制作农业上的微量元素肥料,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以热镀锌厂锌尘为试材,采用无机酸、无机酸-有机酸混合酸浸提锌尘中锌元素,制作液体有机锌肥,用ICP-OES测定溶液中锌的含量。结果表明,较大的称样量和较高浓度酸反应,ICP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小,以称样量5~10 g比较好。用单一酸处理没有混合酸处理效果好,以无机酸与有机酸混合处理效果较好。混合酸浸提液处理花生、大豆、紫玉糯种子,低浓度(1.5 mg/L)能提高种子发芽率,高浓度(6.5 mg/L)抑制种子发芽,当达到45 mg/L时,所有作物种子不能萌发。同样低浓度锌肥促进作物幼苗生长,高浓度抑制作物幼苗生长,当锌浓度达到85 mg/L时,紫玉糯生物量比对照减少80%,但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小。利用盐酸和柠檬酸混合酸生产液体有机锌肥,既能解决热镀锌厂锌尘环境污染问题,又能解决农田土壤缺锌问题,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