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黑龙江省的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表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泥炭土和水稻土上其相关性稍差,接近岩性发育较弱的盐土、碱土、冲积土和风沙土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之间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旱作土壤上,有机质可以代表土壤的供氮水平。用扩散吸收法测定碱解氮在黑龙江省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以黄绿木霉菌在马铃薯几丁质营养液中培养96 h获得的发酵滤液为试验药剂,进行室内稻瘟病菌孢悬液人工接种与防治处理,测定水稻植株各防御性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研究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植株抗病性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喷施发酵液的水稻植株,稻瘟病病斑比对照减小;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酶活性变化不同,喷施发酵液并接种病菌的水稻植株各种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接种12 h,多酚氧化酶(PPO)含量是对照的4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比对照高25%,绿原酸含量比对照高60%;接种48 h,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是对照的8倍。黄绿木霉菌几丁质发酵液具有抗御稻瘟病菌侵染和提高防御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样品的富集,利用选择培养进行化能自养硫化细菌的分离;以大庆本地碱土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硫化细菌及辅料的添加,利用pH计测定碱土pH值变化。分离获得了硫化细菌lh-1,利用该菌株改良碱土以添加0.27% 硫粉混合硫化细菌效果最为明显,经过两个半月的改良,pH可从10.53降到8.23。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鄂州市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在疫情排查、消毒灭源、检疫监管、道路封堵、泔水集中处理和"两场"封闭管理等方面做了较有成效的工作,对以政府主导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实践,并提出下一步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贮精腺上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贮精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鸡输卵管的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样为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观察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情况,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方法获得贮精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胶原酶或胰酶单独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经100目过滤后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24 h后可贴壁,但48~72 h后细胞死亡;用胶原酶Ⅺ(0.01 g/mL)与胰酶(0.25%)先后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后再经100目过滤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贴壁性良好,24~48 h细胞出现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开始死亡;用组织块培养法7 d可获得鸡贮精腺上皮原代细胞,该细胞可传2~3代;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细胞表达贮精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NXPH1蛋白,该蛋白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符合其分泌蛋白特性,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研究。综上,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鸡贮精腺上皮细胞可为研究母鸡贮精腺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多菌灵是植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化学杀菌剂,野生型哈茨木霉对多菌灵比较敏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哈茨木霉菌应用于实践,本试验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实现哈茨木霉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改良。试验共获得315株正向突变菌株,其中hcb-35菌株抗性能力较强。利用毒力测定方法检测了多菌灵对hcb-35有效抑菌中浓度,及hcb-35对多菌灵的抗药遗传稳定性;并利用对峙试验及显微观察检测其抑菌能力。结果显示,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多菌灵对哈茨木霉突变株hcb-35菌株的有效抑菌中浓度提升285%;连续转接12代后,hcb-35菌株抗药性相对稳定且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表明应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遗传稳定的耐多菌灵突变株。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21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p.)。利用显微观察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21对玉米圆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处理后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率出现下降趋势,萌发率最低为0;经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芽管产生畸形,在发酵液浓度为90%时,芽管畸形最严重;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中的内容物有外渗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抑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 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黄绿木霉菌发酵过程中,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抑制杨树烂皮病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发酵3~4 d的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病原菌菌丝体发生变化,细胞壁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片的水势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表明:青薯5号和青薯168抗旱性最强,下寨65的抗旱系数次之,青薯3号、青薯4号抗旱性最弱.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与相应品种的抗旱性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均可以作为马铃薯品种抗旱性评价的生理指标.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表现为:时间越晚游离脯氨酸相对值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