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7 毫秒
201.
刘瑞香  孙启忠  包娜 《草地学报》2011,19(2):264-268
以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原料,通过加入添加剂采禾青贮和直接青贮,探讨油蒿的可青贮性。结果表明:直接青贮和添加剂青贮后感官性状的评分分别为17和18分,达到了优良等级。添加剂青贮pH为4.59,直接青贮pH为5.15,直接青贮乳酸和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高于添加剂青贮,而丙酸和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为添加剂青贮高于直接青贮,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也表现为添加剂青贮高于直接青贮。通过费氏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来看,直接青贮为41分合格,而添加剂青贮为39分不合格。综合感官性状、发酵品质,油蒿可以采用青贮方式进行保存,且直接青贮更好。  相似文献   
202.
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和生产性能比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筛选能够适应东北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笔者对吉林省东部地区14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播种当年生育期,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翌年‘陇中苜蓿’、‘甘农3号’、‘甘农6号’返青较早;‘WL525HQ’、‘WL712’、‘WL656HQ’、‘WL903’越冬率较低且产量及综合评价较低,不适于在吉林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WL440HQ’、‘甘农3号’、‘甘农6号’、‘WL168HQ’的越冬率较高且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适合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广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3.
韩丹蕊  孙启忠 《草地学报》2014,22(6):1360-1364
选取呼伦贝尔草原16种牧草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青贮,采用水杨酸法和盐酸萘乙二胺法分别测定各青贮饲料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这16种牧草青贮饲料中均有检出.硝酸盐含量在31.00~71.27 mg·kg-1之间,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ica),其次为冷蒿(Artemisia frigid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含量最低的是偃麦草(Elytrigria repens)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是灰蒿(Artemisia glauca),达2.45 mg·kg-1;最低的是黄芪(Astragalus penduliflorus),为0.10 mg·kg-1.各牧草青贮饲料之间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饲料卫生标准,这16种牧草青贮饲料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4.
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诸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2  
分析了苜蓿草产量和品质构成因地株丛密度(播种量)、施肥(N、P、K)、刈割制度,利用年限(生长年限)及形态发育的响应,阐明了协调苜蓿草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5.
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诸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苜蓿草产量和品质构成因子对株丛密度(播种量)、施肥 (N、P、K)、刈割制度、利用年限(生长年限)及形态发育的响应,阐明了协调苜蓿草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6.
抓住机遇加快西部草原生态恢复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对北京的影响更大。针对西部草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技术方面应转变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以水为中心的饲草料基地,加快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和重建。其次从战略上要转变观念,提高人们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强化草地资源管理,控制草原牧区人口,以减缓人畜给草原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7.
孙启忠  柳茜  那亚  李峰  陶雅 《草业学报》2016,25(1):240-253
针对我国在汉代苜蓿引入者认识上的分歧,本文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采用文献考证法,在收集查阅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文献的整理排比、甄别考证和爬梳剔抉,并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不论是史学界、农史界,还是草学界在对汉代苜蓿引入者认识上,大体上有4种观点,一是苜蓿是由出使西域的汉使带回来的;二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带回来的;三是由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回来的;四是苜蓿引进者的不确定性。但是,最接近史实的为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虽广为流传,并被众多学者所采纳,但缺乏直接的史料支持;第三种观点目前还未被人们所接受。因此,第二或第三种观点尚需挖掘史料,进行深入的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8.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草业学报》2016,25(5):202-213
我国古代苜蓿植物学研究堪称世界一流,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研究考证尚属少见。本文以记载苜蓿植物学的相关典籍为材料,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考证我国古代苜蓿植物学研究。重点考证了汉代引种苜蓿的原产地、古代苜蓿的分布与适应性和苜蓿形态特征特性等。考证表明,古代首先阐明了我国苜蓿的来源和栽培区域,其次是阐明了从西域引种的苜蓿为紫花苜蓿,并对根、枝条、叶和果等苜蓿形态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都记载了我国汉代苜蓿来源于大宛和罽宾,这是我国对苜蓿栽培史的世界性贡献。汉代至唐宋西北地区种植苜蓿已颇为广泛,到明代苜蓿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江南人不识也”。苜蓿的根、枝条、叶和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也得到了广泛的科学系统研究,特别是苜蓿花色的研究为确定我国古代栽培苜蓿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明确指出,苜蓿“紫花时,大益马”。明代的朱橚《救荒本草》、王象晋《群芳谱》和清代的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等专著都记载了苜蓿开紫花,唯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是苜蓿开黄花。后人研究表明,前者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汉代引入的苜蓿即此),后者为南苜蓿(M. hispida),而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提到的另一种开黄花的野苜蓿应该是黄花苜蓿(M. falcata)。通过本研究,可揭示我国古代对苜蓿特性的认识过程,对今天我们更好地认识苜蓿、利用苜蓿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9.
花生施用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花生上的应用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东洋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对赣榆县夏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同等基肥情况下,用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 500g/hm2对水750kg/hm2喷施可增产荚果,增收369.75kg/hm2,增产率为9.84%左右。  相似文献   
210.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叶片浓绿型和叶片黄绿型2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的豆荚和种皮微形态具有明显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