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2.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扁蓿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6份扁蓿豆种质材料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于连续干旱胁迫1,4,7,10 d以及复水2 d后,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5个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叶片相对含水量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降低,在复水后快速恢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脯氨酸含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个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含量对干旱胁迫最敏感。采用欧氏距离法对5个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将6份扁蓿豆种质材料划分为3个抗旱等级,即相对抗旱的包括MR4和MR5;中等抗旱的包括MR1、MR2和MR3;对干旱胁迫最敏感的是MR6。  相似文献   
63.
以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为原料,对其表面附生的2株乳酸菌(LH29、LH33)的生化特性、生长特性、产酸速率进行了研究,经传统鉴定方法及16S rRNA分析方法鉴定,LH29为戊糖片球菌,LH33为植物乳杆菌;发酵初期戊糖片球菌产酸速率优于植物乳杆菌,发酵中后期后者产酸速率优于前者;将SNOW LACT L (SL)和纤维素酶(AC) 2种添加剂添加至尖叶胡枝子中,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发酵品质。发酵初期,各种微生物的数量较青贮原料上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发酵第2天,添加AC处理组的乳酸菌数量最高,SL+AC添加组的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30天,乳酸菌、好氧细菌、酵母菌、霉菌及大肠杆菌的数量有所减少,大肠杆菌减少更明显;各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氨态氮及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通过Flieg青贮饲料评分方案得出直接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较差,等级为劣,而添加AC及SL+AC处理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Flieg等级为优。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讨前茬作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采用诱萌法,于2010年在内蒙古林西县研究青贮玉米(Zea may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和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3种前茬作物下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前茬为青贮玉米时苜蓿地杂草主要是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前茬为尖叶胡枝子时主要是马齿苋、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和反枝苋,前茬为沙打旺时主要是刺藜和反枝苋;前茬作物为尖叶胡枝子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与其他两种前茬作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种子库杂草的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的土壤耕作层,下层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65.
紫花苜蓿的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陶雅  玉柱  孙启忠  赵淑芬 《草业科学》2009,26(9):151-155
通过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与苜蓿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全氮、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会在秋冬季升高,并在整个冬季保持较高水平,春季返青时下降,苜蓿根内MDA含量在秋季升高,并随晚秋气温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此外,各紫花苜蓿品种综合测定的参数说明,阿尔冈金抗寒性最强,金皇后次之,甘农3号最差。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以糖用甜菜的工业副产品-甜菜渣为原料,旨在探讨适宜添加剂及其不同添加浓度对甜菜渣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在甜菜渣原料中添加乳酸菌Micromanager H/MF(5g,t、10g/t、15g/t)、Direct pile(5g/t、10g/t、15g/t)、SBM(20g/t、15g/t、10g/t、5g/t)进行塑料袋真空青贮,60d后开封并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除了5g/tSBM、10g/tSBM处理,其他处理组均使甜菜渣青贮料的pH值、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添加处理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添加剂对甜菜渣青贮料的DM、CP含量没有影响,ADF、NDF、WSC含量有降低趋势,但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对青贮料进行发酵品质评价,认为各种乳酸菌添加剂及其浓度都对甜菜渣青贮品质有改善作用,其中20g/tSBM的添加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67.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金梅  李芳  周禾  孙启忠  毕静 《核农学报》2010,24(3):507-512
通过外植体类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等因素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影响的试验,建立了高效的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即以真叶为外植体,在MS+0.2mg/L2,4-D+0.01mg/LNAA+0.2mg/LKT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继代2~3次,然后在MS培养基上分化,分化率可达90%。分化苗转入1/2MS培养基进行生根,形成完整的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的正交试验表明,2,4-D浓度是影响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外植体类型、NAA浓度、6-BA浓度和KT浓度;对苜蓿愈伤褐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外植体类型,其次是KT、2,4-D、6-BA、NAA浓度。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生长素(2,4-D、NAA)对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6-BA、KT)。分化试验表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分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配比。  相似文献   
68.
科尔沁沙地扁蓿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扁蓿豆在科尔沁沙地生长良好,播种当年即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2800℃,生育期约130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4882.44kg/hm2,干草达6101.80kg/hm2,种子为516.26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9。再生性较好,但早利用比晚利用总产减少约40.18%。地下生物量较多,播种当年根系入土深度达80cm,第二年可达120cm,并分化出明显的粗根、中根、细根。  相似文献   
69.
华北农牧交错区奶牛饲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华北农牧交错区林西县的奶牛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当地奶牛养殖业在品种及产奶量、饲料来源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奶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文章从科学饲养管理、增加饲料来源途径、提高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合理的经营规模和养殖风险防范及质量检测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奶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