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灭活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但是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的干扰一直是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评估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中选择了3个企业(代号A、B与C)的4组口蹄疫O型与A型二价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口蹄疫抗体阴性健康未成年牛,免疫3~4次,测定免疫前后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应答水平。结果显示:(1)结构蛋白抗体合格率:a1组(A企业多批次疫苗)4次免疫后O型和A型均为100%;a2组(A企业同批次疫苗)一~三免O型为36.7%、98.3%与100%,A型为15%、86.7%与100%;b组(B企业疫苗)一~三免O型为18.3%、97%与100%,A型为1.7%、45%与53.3%;c组(C企业疫苗)一~三免O型为26.7%、96.7%与100%,A型为21.7%、71.7%与100%。(2)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阳性率(两种方法复核结果):a1组一~四免分别为0.7%、1.4%、9.5%与4.8%;a2组和c组三次免疫均未检测到阳性;b组仅三免后阳性率为0.6%。3组灭活疫苗首次免疫牛的抗体合格率远不及70%,但加强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均显著提高;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有3组疫苗的抗原纯净度符合OIE的要求,但a1组灭活疫苗免疫后,仍然对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存在干扰;采用两种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复核检验,可以提高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口蹄疫免疫无疫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具有高的突变率和很强的适应性,在环境条件变化时会迅速从准种种群中选择变异株来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变异株包括在RGD受体结合基序内部或附近氨基酸的替换。FMDV Asia1/JS/China/05株经不同宿主传代后产生含RSD和RDD受体识别基序的变异株,为了研究含RDD受体识别基序的FMDV在受体结合位点内1个氨基酸的变化是否影响感染性病毒子的产生,作者利用已构建的含RDD受体结合位点的FMDV Asia1/JS/China/05株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为骨架,采用融合PCR方法,构建了该毒株含RSD受体位点的全长cDNA克隆pFMDV-RSD。线性化的pFMDV-RSD重组质粒和表达T7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pcDNAT7P共转染BHK-21细胞,56 h后可观察到典型的FMDV致细胞病变效应。对收获的病毒分别进行序列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结果证实该毒株细胞受体位点1个氨基酸的替换不影响活病毒的拯救。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含RSD受体结合位点FMDV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O型口蹄疫病毒已演化出多种谱系.目前应用的疫苗已不能有效保护多谱系口蹄疫的流行,这给我国猪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发展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以O/HN/93现用疫苗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骨架,构建了含VP3(58位)和VP1(43、48、137、139、140、141和142位)氨基酸改造的全长克隆.线性化的全长cDNA和T7RNA聚合酶质粒共转染BHK细胞后获得拯救病毒.RT-PCR和乳鼠致病性试验表明拯救病毒遗传稳定,具有与亲本病毒相似的致病性.用拯救的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28 d后分别用中国谱系、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毒的流行毒攻击,结果均获得了完全保护(16/16).O/HN/93灭活疫苗免疫猪能完全保护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16/16),但不能完全保护(12/16)中国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结果表明基因工程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提高了对中国型猪源谱系病毒的免疫保护,拓展了抗原谱,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东方田鼠的生态特性,自1999年开始,对害鼠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技术及物理技术对田鼠进行了监控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田鼠危害情况(表1)2环境变化对东方田鼠的影响2.1土壤分布东方田鼠在黄土壤的分布大于河沙土,河沙土的分布大于碱土或黑碱土。2.2套种对田鼠的影响河滩地的林木受害重于湖边、沟边林地的林木,旱地套种区的林木受害大于不套种区的林木(表2)。2.3田埂、沟、渠、路边铲草对田鼠的影响(表3)结合农田整地和维修水利设施,对田埂、沟、渠、路边杂草进行铲除,使田鼠洞道及生活环境充分…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PCV1和PCV2的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共用引物,用PCR的方法从兰州本地病料中分离出毒株,通过PK-15的增殖,扩增出ORF2序列,测序分析后发现分离毒株序列与PCV1的ORF2序列同源性达到99.1%~99.4%。根据GenBank中PCV2的ORF2序列对目的序列进行了改造、优化和合成后,目的序列和pET-32a载体连接,转化BL21(DE3)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对鉴定后的融合质粒用IPTG诱导,裂解液经过SDS-PAGE分析、纯化操作和Western-Bloting分析,表明改造合成ORF2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口蹄疫病毒(FMDV)对酸很敏感,当pH值低于7时,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结构就会裂解成12S的五聚体。而昆虫细胞培养基的正常pH值在6.3左右,很难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组装天然的FMDV空衣壳结构。本研究旨在通过耐酸性改造,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组装产生AsiaⅠ型FMDV空衣壳结构。【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改变VP3上的H140和H143为亮氨酸,以提高空衣壳对酸的耐受性。将改造和未改造的P12A基因和3C基因插入带双启动子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 Dual 中,通过在大肠杆菌内转座重组,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 9细胞,获得两株表达FMDV全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 mP12A3C和Bac P12A3C。重组杆状病毒经增殖后感染High FiveTM细胞,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均获得表达,且衣壳蛋白被3C蛋白酶成功地加工裂解。双抗体夹心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且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通过电镜观察到P12A基因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内产生了直径为25~30 nm的空衣壳结构,而P12A基因未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观察到很多直径小得多的结构。【结论】本研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在昆虫细胞中观察到FMDV完整的空衣壳结构,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体内拯救技术平台,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置于T7启动子下的FMDV Asia1/JS/China/2005株全长cDNA的真核重组质粒pFMDV-A经Not I线化后和表达T7 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pcDNAT7P共转染BHK-21细胞,进行病毒体内拯救的研究。【结果】转染细胞盲传第3代48 h后出现致细胞病变(CPE),第4代10 h出现典型的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镜等均检测到了拯救的FMDV,而且存在分子标签,表明构建的FMDV全长cDNA分子克隆在BHK-21细胞内成功包装出FMDV。拯救毒与亲本毒对乳鼠的致病力(LD50)差异不显著,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共转染试验重复多次,均拯救到FMDV病毒。【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质粒为基础的FMDV的体内拯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在固原市以成年鼠越冬。该鼠有个体经营的生活领地,有雌雄相邻共用草场、浴场和灾年大集中小分散、丰年大分散小集中的习性。  相似文献   
20.
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Fabricius)是引黄灌区小叶杨、合作杨、箭杆杨、旱柳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其幼虫在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破坏输导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