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61.
轴承是旋耕机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接触特性对于旋耕机轴承的承载能力、传动精度、可靠性等具有显著影响。为此,基于ANSYS/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方法对SKF-4201ATN9型旋耕机双列深沟球轴承的应力、位移、速度等接触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转速及载荷对轴承接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滚动体速度、应力呈波峰波谷形式变化,最大应力出现在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时;随着单元与内、外圈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增大,应力大小显著减小;内圈转速对轴承位移、速度、应力变化频率影响明显,对应力值影响轻微;随着径向载荷增大,滚动体应力增大,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吻合,为后续旋耕机双列深沟球轴承接触及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对中国扁茎大豆进行了8年产量试验,评价其产量表现和稳产性以及确定其在生产中直接利用的可能性;对中国扁茎与普通大豆品种的1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后代观察和选择,以确定抗倒伏性和扁茎性状的遗传方式及选择方法;对后代品系和育成品种进行了产量试验,以确定中国扁茎大豆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中国扁茎大豆的产量为1 830~2 296 kg/hm2,仅为对照品种九农21的76%~79%,在5~9月份降水量多于430 mm以上地区不宜推广种植。只要普通大豆亲本秆强抗倒伏,后代就可以出现抗倒伏有所提高又具有高丰产性能的植株材料,但抗倒伏性难以达到目标。但选用晚熟且抗倒伏的引17作亲本与中国扁茎大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大量抗倒伏性符合育种目标要求且丰产的材料。连续选择扁茎株的效果很明显,可获得比中国扁茎更为稳定的扁茎系统。已有2个品种通过审定.新品系平安1020在雨量少、日照很充足、有灌溉的条件下,获得了5 802 kg/hm2的高产。98-4032、00-6023和01-5171新品系的平均产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并具有较好的稳产性。获得了一批抗倒伏性强且高产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63.
家禽(主要指鸡)的胚胎病应是一类值得重视的疾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杆菌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胚胎病分为三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目前,对胚胎病的治疗方法不多,重点在于预防。一、营养性胚胎病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  相似文献   
64.
采用6个高产品种(中晚熟和中熟品种各3个),从1996年到2005年进行 了10a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10a总平均产量为2974 kg/hm2。最高产品种 为平安8,平均产量为3189 kg/hm2;最低产品种为长农5,平均产量为2785 kg/hm2,最高比最 低增产14.5%。吉豆3和九农21的平均产量也超过3000 kg/hm2。3个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 较中熟品种高5.7%。以6个品种的年平均产量为依据,划分了年成:2004年为丰年, 产量为 3790 kg/hm2;1997和2000年为灾年,产量为2260 kg/hm2;2005年为欠年,产量为2585 kg/hm2; 其余6年为平年,产量为3140 kg/hm2。中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稳产性好,变动指数平均小 8.4%。平安8和吉豆3的稳产性最好,变动指数分别为42.9%和48.4%。从分析不同年份组合与 10a数据评价结果的比较得出:准确评价品种稳产性的最少年限为9a。对大豆生产田单 产低、作物品种适应性差异、品种的适应性与稳产性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以异养硝化菌——嗜碱假单胞菌AD-28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子试验测定好氧条件下碳源、碳氮比、温度、pH、溶解氧、初始氮质量浓度及盐度等不同因素对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和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为:碳源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碳氮比20,温度25~35℃,pH 6.0,转速120r/min;在最佳条件下,嗜碱假单胞菌AD-2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160mg/L的氨氮去除率在24h内达95%以上。嗜碱假单胞菌AD-28能直接以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的硝化作用,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15℃)和较高的盐度(NaCl质量浓度为50g/L),在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十一五”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论文发表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研论文是衡量科研单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对2006~2010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市农科院")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从单位、学科和人员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着不同学科发表论文数量差异较大、论文质量有待提高、高级职称人员撰写论文较少等,提出了提高认识、严格管理和提高质量等建议,以期对今后指导各学科的规划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科学评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7.
武津粳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以武香粳14号为母本、扬粳9538为父本,联合育成的高产稳产型水稻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品种特点、适应区域、栽培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68.
结合某工程深基坑支护复合土钉墙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从复合土钉设计、技术流程、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69.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花药培养、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快速实现广谱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抗稻瘟病基因Pi-1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聚合,培育出的10份种质资源,不仅聚合了抗这3种病害基因,而且其抗病程度均能稳定遗传且高效表达抗病;通过程式指数法对其进行籼粳性鉴定,其中3个为偏粳型、7个为粳型,为今后更好地发挥其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花药培养(N6培养基)交叉进行,聚合多种抗病基因培育抗多种病害的粳稻是切实可行的。花药培养可使目标基因迅速纯化,分子标记可早期高效地选择出目标植株,达到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育种速度,还缩短了育种年限。从配组到选育出目标品系只需要2~3 a的时间,比常规育种快2~3 a。  相似文献   
70.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