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瘤胃纤维利用菌(COB)培养物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奶产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15头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0 CFU/d)、第一组(0.75×1011 CFU/d)、第二组(1.5×1011 CFU/d),试验期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两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1.24 %(P> 0.05)、7.31%(P< 0.01),第二组与对照组相比,4%标准乳及能量校正乳分别提高11.61%、12.77%,差异极显著(P<0.01);第二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04%和8.97%,差异显著(P<0.05).两试验组牛奶中乳糖率和非脂固形物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CDB培养物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率,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量为100g/d.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讨论饲用微生物的分类,调控瘤胃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阐述饲用微生物在反刍动物应用的安全性和促进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有效性,为反刍动物的健康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PY—活性蛋白饲料饲养蛋鸡试验报告东北农业大学孙满吉黑龙江省农机工程科学研究院王玉峰哈尔滨市成飞家禽养殖试验场孙昭伯PY活性蛋白饲料是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和东北农业大学联合研制而成的高蛋白、高活性。富含多种维生素、多种酶类的单细胞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日产奶量均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3种不同处理的日粮,纤维分解菌饲喂量分别为0(对照组)、0.7×1011 cfu/d(试验1组)和1.4×1011 cfu/d(试验2组)。试验分为3期,每期预试期15 d,正式期3 d。饲喂纤维分解菌后,测定瘤胃内pH、原虫数量、细菌总数、氨态氮浓度(NH3-N)、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菌体蛋白浓度。结果显示:两试验组瘤胃液pH(试验1组:6.49;试验2组:6.56)、氨态氮(试验1组:14.11;试验2组:14.64)、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试验2组:101.76)、乙酸浓度(试验1组:67.38;试验2组:68.31)与对照组(pH:6.43、氨态氮:12.89、挥发性脂肪酸浓度:96.7、乙酸浓度:64.42)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而瘤胃原虫数、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和乙/丙酸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秋季放牧条件下,不同精料补饲量对放牧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体重约350 kg的健康肉牛随机分成5组(A、B、C、D、E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肉牛放牧采食的同时,各试验组分别按牛重的0.0%、0.3%、0.6%、0.9%和1.2%每头每天分别饲喂0、1.1、2.1、3.2 kg和4.2 kg的精料补充料;预试期7 d,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补饲量的增加,肉牛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加,A组,即未补饲精料补充料组为负值,B、C、D组间差异显著(P<0.05),D组和E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日增重较B、C组提高132.71%和43.55%;(2)经济效益,A组为损失,D组最高,D组育肥收入分别较B组和C组提高了116.44%和40.42%,D组和E组相比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三江平原放牧肉牛秋季按牛体重的0.9%补饲精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草原放牧肉牛春季最佳补饲量。选择75头体重为(281.19±17.15)kg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15头牛,1头牛为1个重复。各组分别按体重的0、0.3%、0.6%、0.9%及1.2%补饲精料,依次为0、0.8、1.7、2.5及3.4 kg/d,其他放牧条件相同。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精料补饲量的增加,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依次显著增加(P < 0.05),D组平均日增重较A、B、C组分别提高331.25%、130.00%及38.00%,日粮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D组日均收入为11.22元,分别较A、B、C及E组显著提高了183.33%、102.53%、36.17%及20.52%(P < 0.05),育肥效益最好。综合以上结果,内蒙古草原春季放牧条件下,肉牛每天的最佳补饲量为2.5 kg,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及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蛋鸡随着周龄的增加, 鲜胫骨长和鲜胫骨重同时增长, 但增重的速度落后于胫骨增长的速度。在17~19 周龄内胫骨中的钙和磷含量以及胫骨灰与鲜骨重的比值急巨增加。钙和磷含量的变化曲线相似, 只是在纵轴上的截距不同。钠的含量高于镁, 在17~19 周龄时, 钠和镁的含量急巨增加, 在23~24 周龄后趋于平稳, 钠和镁有相似的变化曲线, 只是在纵轴上的截距不同, 钾的含量变化不同于钠和镁, 随着周龄的增长, 钾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的, 在23~24 周龄后趋于平稳。微量元素锰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 在 45 周龄后略有下降趋。铁的曲线变化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直接饲喂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直接饲喂50 g/d酵母培养物.试验分为对照组、扣囊酵母(Sacchromycopsis fibuligera,SF)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组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berkhout,CB)组.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4期,每期18 d(预试期15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饲喂酵母培养物4~8 h均能显著提高瘤胃pH(P<0.05),其中CB组效果最好,可以把pH从6.24提高到6.45~6.59,在饲喂4 h后,酵母培养物将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了11.64%~16.09%(P<0.05),并在6~8 h时,显著提高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P<0.05).在4~8 h,酵母培养物能显著提高瘤胃液中细菌总数25.00%~59.25%和纤维素酶的活性6.13%~11.83%(P<0.05),但酵母培养物对瘤胃原虫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指标3种酵母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酵母培养物直接饲喂奶牛,可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指标,从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日粮中补饲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缓冲物质可以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缓解高产奶牛的应激,提高产奶量及乳品质,同时对防治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也有良好的效果.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饲养试验验证复合缓冲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础日粮下关中奶山羊乳腺对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条件下关中奶山羊乳腺对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规律.试验选用4只处于泌乳中期且安装有阴外动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测定乳腺血流量和动静脉营养物质浓度差.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条件下,每天平均产奶量为1.50 kg的关中奶山羊,每天乳中产出乳蛋白50.18 g、乳脂52.54 g和乳糖69.75 g;每天乳腺摄取乙酸60.65 g、丙酸3.07 g、丁酸6.23 g、葡萄糖126.76 g和甘油三酯26.71 g.奶山羊每天乳腺摄取氨基酸总量50.76 g,乳腺氨基酸摄取率为35.74%,其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摄取量38.37 g/d,乳腺摄取率45.80%,各氨基酸摄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et>Phe>Leu>Ile>Lys>Thr>Val>His>Arg;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摄到量12.40 g/d,乳腺摄取率21.28%,各氨基酸摄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Glu>Asp>Ala>Tyr>Pro>Ser>Gly.乳腺动脉总氨基酸浓度为282.38 mg/L,静脉氨基酸浓度为181.46 mg/L,动静脉浓度差为100.92 mg/L.在基础日粮条件下,关中奶山羊EAA的乳腺摄取率显著高于NEAA(P<0.05).乳腺摄取的氨基酸中99%用于合成乳蛋白;乳腺摄取的乳脂前体中98%用于合成乳脂;乳腺摄取的葡萄糖中59%用于合成乳糖,41%葡萄糖用于氧化供能或转化成其他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