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孙皓 《北方牧业》2003,(11):28-28
<正> 一、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投资体制改革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界的新闻时,中国蛋鸡企业体制改革还仍然处于冬眠时期。众多蛋鸡企业还没有将体制问题列入战略的高度。诚然,体制改革的问题并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但中国蛋鸡企业长期的国有独资模式和粗放经营已成为企业提升的一种障碍,蛋鸡企业需要改变体制,使体制改革成为行业整合期的一个立足点和发展的新起点。体制改革是一种契机,蛋鸡企业的经营者们经过二十多年一代一代相传,很多已逐步成长并成熟起来,但过于僵硬的投资体制使他们长袖善舞的天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多国有蛋鸡企业仍然隶属于国有行政部门或由行政部门脱胎而来的事业单位。这种隶属模式使技术含量较低的蛋鸡企业强调发展的重点是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经营管理者的行政任命模式和任期等因素让大多企业很少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远景战略目标不明,策略、价值观和使命、文化等不能顺应时代发展,保值增值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越急于赚钱的企业越赚不到钱。体制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让企业获得足够的自由度,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竞争,把改制作为企业发展的契机。首先,体制改革是企业观念转变的契机。国有蛋鸡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关键还是更新观念。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等级观念,解决"谁管谁"的问题。企业经营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如果事事要向上级请示,经上级批准,否则就是看不起上级,不尊重领导,那么企业家就无自主性可言。没有自主性的企业去和有自主性的企业竞争,当然要处于下风。  相似文献   
92.
从1985年开始,中国蛋鸡行业一直位居世界禽蛋产量第一位。是中国集约化程度最高的畜牧产业。到2003年禽蛋产量增加到2606万t大关。人均达到19.5kg以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禽蛋市场需求。禽蛋总产值达1000多亿元,其中蛋鸡存栏量15亿只左右(包括约5亿只后备母鸡),其中父母代种鸡存栏约1400万套。集约化商品蛋鸡约9亿只,占世界蛋鸡存栏的40%。  相似文献   
93.
我国蛋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股票和基金投资热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就畜牧行业而言,每日一变的飙升价格更胜于股票和基金市场。比如:从5月20日鸡蛋价格由平均3.15元/斤,到5月28日部分地区涨至4.2元/斤,短短一周的时间上涨1.05元/斤,到6月3日,鸡蛋价格又降至平均约3.5元/斤。可以说每一次价格的震荡都刺激着业内人士兴奋的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94.
试验旨在研究两种非淀粉多糖酶复合酶制剂对黄羽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探讨其对肉仔鸡的营养效应。选择1日龄健康黄羽肉仔鸡1 4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分别饲喂常规饲粮(正对照组)、低能量饲粮(负对照组)、低能量饲粮+复合酶A(复合酶A组)、低能量饲粮+复合酶B(复合酶B组),饲养试验时间为21 d。结果显示:(1)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A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负对照组、复合酶B组料重比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2)复合酶A、B组心脏、肌胃重量以及心脏指数、肌胃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83%~24.03%、6.14%~18.52%、17.74%~25.81%、12.47%~19.54%。(3)复合酶A、B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真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率与负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3.93%、2.30%(P0.05);47.63%(P0.01)、21.34%(P0.05)和2.75%、1.55%(P0.05)。(4)添加复合酶A、B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结果显示,加酶组比对照组盲肠微生物种类显著提高了6.43%%~14.59%(P0.05)。说明添加两种复合酶,与负对照组相比有提高黄羽肉仔鸡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两种复合酶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心脏、肌胃重量及指数,同时也增加了盲肠一些优势菌群的种类。  相似文献   
95.
四 价值模型 价值模型作为实现客户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整体,其内在的深刻联系,对于峪禽“世界第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峪禽作为联系客户与社会的纽带,始终如一的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4A级雏鸡产品,是价值模型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6.
孙皓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20):i001-i001
中国祖代蛋种鸡品种丰富,主要包括地方禽蛋品种、国内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据2002年度国家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调查统计,我国81个地方鸡类品种,有蛋用型品种5个、偏蛋用型品种4个、兼用型品种31个,这些品种规模极小,主要以保种为主;  相似文献   
97.
基于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简化车辆模型在超车过程中气动特性的变化规律。整个过程视作准静态,两车横向间距固定且为模型宽的35%,测得两车在不同纵向相对位置时被超车的气动力及流场分布。结果表明:主超车从被超车的后部运动至前部时,被超车受到的气动力和横摆力矩会发生显著变化,当主超车刚到达被超车尾部时,后者所受阻力和侧力均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多倍体与二倍体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叶片生理形态特征差异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为枇杷倍性鉴定及抗旱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系列18个不同倍性枇杷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各株系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失水率(RWL)、营养元素含量、叶绿素(Chl)含量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枇杷叶片长度、宽度与倍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形指数与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10项枇杷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与倍性关联度强弱排序依次为:下表皮、上角质层、海绵组织、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疏松度(SR)、叶厚、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下角质层、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层数、上表皮,其中上角质层、下角质层、CTR与倍性呈负相关;在40℃下干旱处理6 h后,A系列、H系列、K系列失水率与倍性均呈负相关,在24 h后失水率与倍性呈显著负相关(p 0.05);氮(N)、磷(P)、钾(K)、铁(Fe)、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含量Chl.(a+b)含量与倍性关联度强弱排序依次为:N、K、P、Chl.b、Chl.(a+b)、Fe、Chl.a,其中N、P、K含量与倍性呈负相关;参考枇杷叶片解剖结构与失水率进行抗旱性隶属函数分析‘:A313’(3x)‘、A322’(3x)‘、B350’(3x)‘、B431’(4x)‘、4X(2)’(4x)‘、H324’(3x)‘、K3’(3x)‘、K4’(4x)抗旱性均强于同系列二倍体。【结论】枇杷叶片生理形态指标可作为枇杷倍性鉴定的参考指标,抗旱性评价中的8个抗旱性强的多倍体枇杷材料可用于进一步抗旱性研究,培育多倍体可作为提高枇杷抗旱性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草地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植被,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变化趋势对研究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参数本地化的BIOME-BGC模型,对1961—2015 年青藏高原五道梁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碳、凋落物碳、土壤碳以及总碳进行模拟,结果研究发现:(1)五道梁土壤有机碳是总碳的主要部分,占总碳固持量的95%,凋落物碳和植物碳分别为4%和1%。(2)1961—2015 总碳呈微弱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18%/a;植物碳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187%/a;凋落物碳呈下降趋势,但对气候变化有明显滞后性;由于变暖土壤呼吸速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0.019%/a),因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变幅较小。结果表明,变暖导致植被碳增加,但土壤呼吸增强导致土壤有机碳减少抵消其影响,变暖导致总碳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园林植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工科背景的学校大多缺少园林植物设计的教学经验。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了"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评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普遍缺少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积累,二是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薄弱,三是学生的植物设计脱离实际。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出了"积累-融合-实践-创新"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应促进园林植物设计理论和经典案例的融合,三是要重视园林植物景观调研和测绘实践,四是要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课程改革后,学生提高了对园林植物设计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