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0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31.
日光温室桃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日光温室桃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当年管理重点放在栽种、扣棚升温催芽、苗木生长期管理上,第2年管理主要包括温湿度、水肥管理、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32.
为了找出适合宜州市大面积种植的桑枝秀珍菇品种,2008年最早引进的PL4作为对照,对从福建引入的3个秀珍菇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台秀57号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菇型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宜州市利用桑枝进行栽培;而金秀l号的抗杂能力最弱,污染率高,子实体细小,尤其是菌盖较薄,若运输路程过长,菌盖容易碎裂,销售品相欠佳,会导致售价过低,直接影响农户收益,该菌株也不适宜推广使用。PL4号生物学效率偏低,但品相较好,因此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33.
试验旨在探究孵化期单色绿光不同光照强度对鸡孵化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810个大小均匀的新浦东鸡种蛋,随机分为3组(n=270),孵化期1~18.5 d分别在黑暗、低照度(20~50 lux)和高照度(200~300 lux)的LED单色绿光(λ=525 nm)条件下孵化,每天光照24 h,各组种蛋于第18.5天转至同一台无光出雏器中,各组温度和湿度等其他孵化条件始终保持一致。检测各组受精蛋孵化率、死胚率、初生重、10周龄体重、初生雏鸡及3周龄公鸡的血清激素浓度(甲状腺素、降钙素、生长激素、褪黑激素和骨钙素等)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钙等含量)。结果表明:各组种蛋的死胚数和死胚率差异较小;孵化的20.5 d低照度组和高照度组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黑暗组的2.3倍和5.2倍;孵化的21.5 d黑暗组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2.8%,低照度组和高照度组的孵化率分别比黑暗组高6.5%和1.9%;黑暗组的健雏率为98.6%,低照度组的健雏率比黑暗组低0.4%,而高照度组与黑暗组的健雏率接近;高照度组公雏初生重显著低于黑暗组(P<0.05),而低照度组与黑暗组无显著差异(P>0.05)。母雏初生重趋势与公雏基本一致,高照度组母雏初生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10周龄,各组公鸡和母鸡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1日龄公雏血液生理生化和激素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周龄公鸡高照度组和低照度组褪黑激素含量显著高于黑暗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种蛋的孵化过程中,与黑暗条件下相比,给予适宜强度的单色绿光能够促进鸡胚发育,在不影响雏鸡健康的前提下使出雏时间提前,孵化期光照对后期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4.
旨在研究鸽毛滴虫是否分泌外泌体及虫源外泌体的蛋白组成和功能,为探索外泌体在鸽毛滴虫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集鸽毛滴虫感染个体口腔及咽部病灶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及纯化,使用显微镜鉴定虫体形态,提取DNA并比对其序列,确定培养物是否为鸽毛滴虫虫株;通过对培养液上清进行超速离心,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技术和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鉴定培养液上清中是否含有虫源外泌体;最后通过Label-free技术分析虫源外泌体的蛋白质谱表达。结果显示,虫体具有明显的毛滴虫形态及特征,与鸽毛滴虫ITS1/5.8S/ITS2基因比对率达98%。从虫体培养液中提取的囊泡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具有明显的茶托样结构;NTA结果显示,粒径集中于125.1 nm,峰值粒径为132.3 nm,占比99.3%;CD63和TSG101等外泌体标记蛋白的条带明显,表明提取物为外泌体。质谱结果显示,烯醇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延伸因子为表达量较高的蛋白质。GO功能注释显示外泌体蛋白富集到细胞内和胞浆等细胞组分,发挥GTP连接和GTP酶活性功能,参与小GTPase介导的信号转导与糖酵解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表明,虫源外泌体蛋白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本研究发现鸽毛滴虫可以分泌外泌体,并对虫源外泌体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提示虫源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在寄生虫的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及生物合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液氮保存下鸡冷冻精液的异地运输难题,研究对北京油鸡冷冻精液在干冰(-79℃)中进行短期保存,分别保存0 h(对照组)、12 h、24 h、48 h和72 h,以模拟冷冻精液在干冰中的短期运输,并测定干冰不同保存时间的鸡冷冻精液精子质量和受精能力。结果显示:干冰保存后北京油鸡冷冻精液的精子活力、存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和受精率均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干冰保存时间的增加,精子质量和受精能力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干冰作为冷源对鸡冷冻精液的精子质量有较大的损害作用,使用干冰难以实现对鸡冷冻精液的有效短期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37.
为制备鸡源宿主限制因子SAMHD1(chSAMHD1)的多克隆抗体,本试验根据chSAMH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部分chSAMHD1片段,构建p ET-chSAMHD1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chSAMHD1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chSAMHD1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和IF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显示,chSAMHD1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5.0 k Da,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所制备的chSAMHD1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512 000;IFA结果证实,本试验所制备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DF-1细胞中过表达的chSAMHD1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制备了chSAMHD1蛋白多克隆抗体,从而为鸡源SAMHD1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39.
仙台病毒(sendai-virus),又名(hemagglutinatingvirus of Japan,HVJ)是实验啮齿类动物的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其影响和干扰实验,当仙台病毒和绿脓杆菌存在时,如把动物用于放射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实验可引起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0.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把鲍鱼增养殖作为重点,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攻克人工育苗和养成商品鲍两大难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筏式、底播一齐上的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达到300多万个。1974年,长岛县就取得了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