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贵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牛冻配改良迅速扩大。保证公牛鲜精的数量和质量是生产冻精的前提条件,不合理的使用种公牛导致其产生心理或生理的性欲下降,鲜精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进而失去种用价值。因而种公牛合理、持续使用的实践操作技术至关重要.笔者试从提高种公牛鲜精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介绍.以期对其持续合理使用.延长使用年限,使其对牛改事业发挥出更大效果。  相似文献   
22.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12个贵州地方鸡种及1个引入鸡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各标记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及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7个标记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及频率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瑶山鸡的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引入鸡种隐性白洛克的平均基因杂合度最低,其余鸡种介于其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的分析结果与此类似,说明瑶山鸡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模糊聚类的结果表明,13个鸡种分为2大类群,隐性白洛克独自为1个类群,12个贵州地方鸡种构成1个类群。12个贵州地方鸡种又可进一步分为2个小类群:其中1个小类群由兴义土鸡、矮脚鸡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聚上黔东南小香鸡、黔东南小香乌骨鸡构成;高脚鸡、瑶山鸡、威宁鸡、竹乡鸡、竹乡乌骨鸡、黑羽乌蒙乌骨鸡、乌蒙鸡、麻羽乌蒙乌骨鸡则构成另一个小类群。  相似文献   
23.
1山羊的饲养管理在放牧情况下,一只成年山羊每天吃青草7~10kg。每天放牧运动时间:冬春季为4~6h,夏秋季为7~9h。对于采精种羊,精料的补给非常重要,日粮中必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等。日粮中各物质的比例为:玉米35%,豆粕34%,麦麸23%,8%为钙、磷、石粉、盐和添加剂等。每只羊每天饲喂0.75~1.5kg,早晚各一次,只要达到这样的下限指标,即能使采精种羊性机能旺盛,精液品质好,母羊受胎率高。对于肉用山羊而言,精料中的玉米为60%~65%,豆粕为10%~15%,麦麸为25%~27%,依次加入必需成分,饲喂量为每只每天150~300g…  相似文献   
24.
贵州省畜禽品种改良站于1998年从加拿大引进6月龄安格斯种公牛20头,2005年3月31日发现其中1头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正常(37~38℃)、瘤胃蠕动弛缓、排尿减少等临床症状,对症治疗无效,于4月10日上午死亡。对死牛及时进行了剖检,并取牛心、肝、脾、肾、膀胱送至本实验室进行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青饲料是种公牛重要的饲料来源,占日粮干物质的60%。但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不能全年均衡供应,对种公牛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加强青饲料的种植与季节性调节供应,是保证种公牛正常生产能力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6.
茶园养鸡是1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新模式,其关键技术包括:以地方鸡种或杂交土鸡作为放养品种,建设可移动鸡舍,选择在茶龄3年及以上的茶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30~50羽/667 m^2,做好育雏、放养训练、放牧管理,实行轮牧放养,最佳放养时段为秋、冬季节,保证营养平衡与精饲料补充,加强疫病免疫与防控。综合利用茶园养鸡配套关键技术进行生态养殖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7.
为了全面了解弗莱维赫后代公牛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繁殖性能,经过2年时间,对8头18月龄以上弗莱维赫×西门塔尔(弗×西)种公牛和6头18月龄以上法系西门塔尔与法系西门塔尔输配所生种公牛(西×西)冷冻精液(冻精)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用其冻精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观察其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弗×西组平均初采月龄比西×西组早,且差异不显著(P0.05);弗×西组次平均采精量、鲜精活力、冻精活力和复苏率比西×西组高,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西×西组鲜精密度比弗×西组高,且差异不显著(P0.05)。2组种公牛均表现出较强的冻精生产能力,冻精产量较高,质量好,精子耐性较强,复苏率高,冻精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牛冷冻精液GB 4143—2008标准。弗×西组种公牛冻精质量比西×西组好,冻精活力超过国家合格标准9.3%。弗×西组和西×西组种公牛冻精在遵义县进行人工授精输配试验,受胎率分别为80.00%、78.02%,且差异不显著(P0.05);产犊率分别为75.00%、71.83%,差异不显著(P0.05)。弗×西组和西×西组种公牛冻精在纳雍县进行人工授精输配试验,受胎率较高,分别为83.93%、81.82%,且差异不显著(P0.05);产犊率分别为74.47%、74.44%,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8.
选择8头18月龄以上弗×西种公牛,用优化冻精生产工艺生产冷冻精液,与优化前3年86头次本站饲养的肉用种公牛冻精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用其冷冻精液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观察其繁殖情况。结果显示:优化冻精生产工艺后弗×西种公牛平均初采月龄比优化试验前肉用种公牛提前,但2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鲜精活力、冻精活力及复苏率3项指标弗×西种公牛比优化试验前肉用种公牛有所提高,但2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鲜精密度优化试验前肉用种公牛比弗×西种公牛有所提高,2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次均采精量:优化冻精生产工艺后弗×西种公牛为4.85 mL,试验前为4.46 mL,弗×西种公牛提高8.74%,2者间差异显著(P0.05);头年均冻精生产量:优化冻精生产工艺后弗×西种公牛为15 736剂,试验前为14 272剂,弗×西种公牛年均冻精生产量提高10.26%,2者间差异显著(P0.05);优化冻精生产工艺使弗×西种公牛采精量和冻精生产量显著提高,冻精活力比试验前提高3.5%,其平均活力超过国家合格标准26.6%。2组种公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输配试验,受胎率均较高,分别为81.82%和77.68%,但2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犊率分别为71.72%和70.11%,2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种公牛冻精在纳雍县进行人工授精输配试验,受胎率较高,分别为82.81%和76.92%,2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犊率分别为73.59%和71%,2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9.
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门塔尔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年半的时间,对43头2~8岁的法系西门塔尔母牛选用进口德国弗莱维赫牛及贵州省家畜冷冻精液站法系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察其后代的繁殖率及健康情况,并测定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1.81%和76.19%,产犊率分别为54.55%和61.19%,繁殖成活率分别为83.33%和84.61%,表明弗莱维赫牛和西门塔尔牛的繁殖率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所有后代未发生疾病,健康状况良好,2组均有胎儿过大致犊牛难产死亡情况发生。2个组合后代的初生重较大,母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48.10 kg和42.42 kg,差异显著(P<0.05);公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49.68 kg和47.46 kg,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母牛平均体重分别为434.12 kg和431.46 kg,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1 kg和0.72 kg,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公牛平均体重560.68 kg和546.44 kg,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4 kg和0.92 kg,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母牛初生重差异显著外,其他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率,对影响移植妊娠率的受体品种、年龄、胎次、体况、黄体位置等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初选合格率平均为49.50%,西+本牛初检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本地牛,安×本牛,利×本牛,荷×本牛)(P0.05);发情率平均为88.17%,安+本牛高于其他4个品种,但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利用率平均为68.38%,妊娠率平均为46.8%,西+本牛移植利用率和移植妊娠率高于其他4个品种,但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6~9周岁受体牛初选合格率显著低于2.5~6周岁和2.5周岁以下受体牛(P0.05),2.5~6周岁的受体牛在发情率、移植利用率和移植妊娠率高于6周岁的受体牛和2.5周岁以下的受体牛,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胎以上受体牛初选合格率显著低于0胎(育成牛)、1~4胎受体牛(P0.05);发情率、移植利用率和移植妊娠率1~4胎受体牛高于0胎(育成牛)和5胎以上受体牛,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等膘情受体牛发情率显著低于中上和中下等膘情受体牛(P0.05);移植利用率和妊娠率上等膘情受体牛最高,但与中上及中下膘情受体牛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左、右有黄体侧移植妊娠率分别为48.48%、45.8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