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内蒙古自治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情况,于2016年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3个试验田对16个马铃薯品种抗性进行鉴定。试验采用室内与田间鉴定相结合,通过调查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块茎的发病程度评价马铃薯品种的抗性。室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在所测定的16个马铃薯品种中,抗病品种有3个(10≤病情指数20),占总品种的18.75%;中抗品种有8个(20≤病情指数35),占总品种的50.00%;感病品种有5个(病情指数≥35),占总品种的31.25%,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田间人工病圃和自然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显示,部分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不稳定,其中合作88在不同地区的抗性水平较强,适合在黄萎病流行地区种植,从而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不同光质果袋春夏季节套袋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分析透过5种不同果袋的光质组成,并以"东圣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5种果袋果穗套袋处理对果实发育的微环境、鲜重增长率、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及生理病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套袋后,袋内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光质组成中400 nm以下的短波紫外光减少,红膜袋内400~600 nm的光锐减;相对湿度普遍提高;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套袋后,番茄果实鲜重增长率、硬度、果形指数、单果重和穗果重均无显著变化;果实着色提早,成熟整齐度高;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鲜膜袋处理的果实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红膜袋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降低,白膜袋处理的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套袋后,番茄果实畸形果、穿孔果、脐部黑疤发生率降低,但裂果率提高,果梗容易增粗。春夏季节套袋有利于番茄果实发育和着色,袋材首选紫膜袋,次选白膜袋。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西兰花轮作及其残体还田对土壤中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微菌核数量、马铃薯黄萎病发生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元山子农场人工病圃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菜园村自然病圃开展田间试验,利用NP-10培养基测定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数量,并对马铃薯地上叶片和地下块茎上黄萎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以马铃薯连作方式为对照,西兰花轮作及其残体还田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在人工病圃于7、8和9月调查时分别降低了8.46%、36.41%和36.27%,在自然病圃于7、8和9月调查时则分别降低了7.22%、38.06%和48.84%;马铃薯地上叶片和地下块茎上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在人工病圃对黄萎病的防效为32.91%和54.82%,在自然病圃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6.72%和34.78%;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有所提高,在人工病圃分别增产27.74%和40.08%,在自然病圃分别增产7.12%和8.77%。表明西兰花作为理想的轮作作物可应用于马铃薯黄萎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54.
应用“黄瓜种衣剂1号”包衣黄瓜种子,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和耐藏性,促进出苗并有利于培育壮苗,显著提高幼苗耐冷能力,对苗期枯萎病防效为90.5%,对苗期综合性病害的防效为77.8%.  相似文献   
55.
1993~199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站以“改良蒜”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大蒜早收后熟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薹后不同时期连株收获后熟均可形成鳞茎,采薹后2~3周连株收获后熟的鳞茎产量和商品性接近田间生长自然成熟的对照。大蒜早收后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1993 ̄199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站以“改良蒜”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大蒜早收后熟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薹后不同时期连株收获后熟均可形成鳞茎,采薹后2 ̄3周连株收获后熟的鳞茎产量和商品性接连田间生长自然成熟的对照。大蒜早收后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根系分泌物在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入侵禾本科草坪过程中的生化效应,采用水培法收集其根系分泌物,检测不同浓度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紫羊茅(Festucarubra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 L.)和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5种草坪草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均具有浓度效应。在低浓度下(0.002 g·mL~(-1))对SOD和CAT活性具有促进效应,在高浓度下(0.05 g·mL~(-1))则具有抑制效应。5种受体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随白三叶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大而升高,根系活力则随着其浓度增大而降低。因此,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可引起受体植物对逆境的响应,5种草坪草化感效应的生化机制可能是分泌物中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受体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及脂膜过氧化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5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实践中完善了蔬菜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适应了现实需要,凸现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根据新的需求构建全方位多时段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学生“意识引导一认知实习一综合实践一深化提高”为一体的渐进式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9.
高温高湿(43℃,RH100%,1~6d)、高温常湿(43℃,RH70%,4d)及常温高;1(25℃,RH100%,2d)预处理茄子包衣或未包衣种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可极显着促进包衣种子发芽.在4d内,随处理天数增加,处理效果增强;而对未包衣种子发芽无显着促进作用,处理4d可能引起种子活力下降.高温常湿处理无显着促进包衣种子发芽的效果,常温高湿处理有显着或极显着促进包衣种子发芽的作用,其效果甚至显着或极显着优于处理时间相同的高温高湿处理.  相似文献   
60.
用脲醛树脂制作昆虫标本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实验条件下利用工业用36%甲醛和含氮46%农用尿素合成脲醛树脂包埋昆虫标本的方法。结果表明,使尿素、甲醛用量比为1:2,氢氧化钠用量为1%,固化剂冰乙酸的用量控制在10%~12.5%,凝固过程中,凝固材料置40℃烘箱中定型干燥,制成的昆虫标本透明度、观赏价值较高,本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该实验方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