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浸种时间和温度对豇豆种子物质外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浸种时间和浸种温度的增加,豇豆种子中的电解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外渗率增高。浸种时间超过4h。浸种时间超过4h,物质外渗率增加显著;浸种温度35℃物质外渗率显著高于5,15和25℃,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浸种虽出苗较快,但不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92.
研究结果表明,管叶现象使苍山蒜蒜薹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主要是薹上部),总糖含量(主要是薹中部和下部)以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蒜头品质的影响较小,但管叶株的蒜头及蒜薹各部分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较高,划开管叶可以部分消除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93.
赵英  程智慧  孟焕文 《北方园艺》2012,(10):151-154
将套袋番茄果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后,转接于番茄青果、红果的不同部位处,比较发病情况,并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蒜鳞茎水提液对该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对番茄青果和红果均能侵染,但红果更易受侵染;果实中部被侵染后发病最严重,其次为果脐部,果蒂部发病最轻;大蒜鳞茎水提液浓度为4mg/mL时即对该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综合认为,大蒜鳞茎水提液对套袋番茄果实镰刀菌果腐病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4.
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克隆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基因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酶活性变化及相应的C6醛类物质含量,为研究脂氧合酶基因在黄瓜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黄瓜的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对CsLOX2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Real-time PCR检测,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相应的C6醛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LOX酶活性。【结果】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的CsLOX2基因cDNA全长2 878 bp,ORF区为2 640 bp,编码87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9.39 kD,等电点为6.28。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脂氧合酶家族的3个重要特征区域及植物LOX中皆具有的6个高度保守的组氨酸,该序列与其它物种的脂氧合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其N端序列特征推测CsLOX2属于I类LOX,具有13-LOX活性。Real time-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花后3 d表达量最高,此后下降,至花后15 d最低;脂氧合酶的活性自开花当天逐渐上升,至花后12 d达到最高,此后下降;C6醛类香气含量在果实发育始期较高,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下降,至花后12 d最低。【结论】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植物LOXs的特征结构域。CsLOX2基因表达高峰先于脂氧合酶活性高峰的出现,C6醛类香气含量在果实发育始期较高,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下降。该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脂氧合酶基因在黄瓜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质为CK3,后茬再种植番茄,测定轮作叶菜的效果。【结果】除CK1的EC值变化较大外,其他处理基质栽培前后的EC、pH、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很小,均在适合番茄生长的范围内;轮作叶菜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整个生长期,轮作蒜苗或小白菜处理的番茄生长及根系还原强度均比CK1有显著优势,与CK2和CK3接近且无显著差异;轮作蒜苗处理的番茄小区产量与CK3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小白菜处理和CK2次之,CK1最低。轮作蒜苗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品质较好,与CK2和CK3差异不明显。【结论】连作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再种番茄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连作障碍;对于连作基质,在大棚冬闲季节轮作叶菜可减轻或消除连作障碍,轮作蒜苗后再种植番茄,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适用于有机产品生产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为第一道防线,以适用于绿色产品生产的植物和生物源药剂控制措施为第二道防线,以适用于无公害产品生产的化学措施为第三道防线。通过设置三道防线,控制黄瓜病虫害。在有机蔬菜基地,采用有机方式栽培,如果第一道防线内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即可生产有机黄瓜;在绿色蔬菜基地,如果在第二道防线内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即可生产AA级绿色黄瓜;在绿色蔬菜基地或无公害蔬菜基地,如果在第三道防线内可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即可生产A级绿色黄瓜或无公害黄瓜。黄瓜主要病害有霜…  相似文献   
98.
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适用于有机产品生产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为第一道防线,以适用于绿色产品生产的植物和生物源药剂控制措施为第二道防线,以适用于无公害产品生产的化学措施为第三道防线。通过设置三道防线控制线辣椒病虫害。在有机蔬菜基地,采用有机方式栽培,如果第一道防线内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即可生产有机线辣椒;在绿色蔬菜基地,如果在第二道防线内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即可生产AA级绿色线辣椒;在绿色蔬菜基地或无公害蔬菜基地,如果在第三道防线内可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即可生产A级绿色线辣椒或无公害线辣椒。辣椒主要…  相似文献   
99.
辣椒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将粉碎好的线辣椒(8819)植株20g加500mL蒸馏水在常温下浸提48h,此液为0.04g/mL水浸液,过滤后配 成0.01、0.02、0.03、0.04g/mL的浓度,用于莴苣发芽和生长试验,4次重复,测定发芽率、发芽指数、地上部长 和根长,分析水浸液对莴苣的化感作用。 将40g粉碎的线辣椒植株加1000mL  相似文献   
100.
西瓜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通过测定西瓜植株水浸液对其他蔬菜及其自身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西瓜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西瓜水浸液对黄瓜、西瓜、辣椒、莴苣和番茄的种子发芽及根生长表现抑制效应,对黄瓜和西瓜的地上部生长表现促进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加大,莴苣体内保护酶和MDA的变化与西瓜植株水浸液浓度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