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迄今针对CO2浓度和氮肥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影响研究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旨在检验假说:CO2浓度升高和氮肥增加将不利于褐飞虱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设置CO2水平(390和780μL.L-1)和氮肥水平(20、40、80、120和160 mg.L-1),观察其对褐飞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和氮肥量对褐飞虱卵和若虫历期、若虫存活率、雌虫生殖力以及雌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当前CO2浓度(390μL.L-1)相比,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褐飞虱生长和生殖随氮肥量的增加表现为:1)卵历期显著延长;2)若虫存活率降低,从低氮肥水平(20 mg.L-1)下的77.5%降低到高氮肥水平(160 mg.L-1)下的49.3%;3)雌虫生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从低氮肥水平(20 mg.L-1)下的360.9粒减少到高氮肥水平(160 mg.L-1)下的195.4粒;4)雌成虫寿命缩短,从低氮肥水平(20 mg.L-1)下的26.8 d缩短到高氮肥水平(160 mg.L-1)下的16.3 d。研究结果支持拟检验的假说。  相似文献   
62.
李保平  郭庆  孟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1):4464-4470
【目的】揭示CO2浓度升高对稻纵卷叶螟个体生物学的影响,从而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O2人工智能气候箱设置当前(390 μL•L-1)和升高CO2浓度(780 μL•L-1)处理,种植水稻苗饲养观察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和子代卵孵化,并测定4龄幼虫的取食和营养利用指数。【结果】CO2浓度加倍显著影响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到5龄时的体重、蛹历期和蛹重,但对幼虫历期和化蛹率没有显著影响;加倍CO2浓度处理下的5龄幼虫体重比当前CO2浓度处理的轻16.1%、蛹历期缩短28.7%、蛹重降低9.9%。CO2浓度加倍对性比和生殖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和卵孵化率有显著影响,与当前CO2浓度处理相比,加倍CO2浓度处理下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降低约44.0%,卵孵化率降低26.8%。对4龄幼虫的测定结果表明,CO2浓度加倍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与当前CO2浓度处理相比,加倍CO2浓度处理下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增大,但相对取食率没有变化,相对生长率显著提高21.2%,近似消化率提高15.7%,但摄食食物转化率降低24.8%、消化食物转化率降低37.1%。【结论】CO2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纵卷叶螟重要的生活史特性造成不良影响,推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是种群动态变化需要考虑温度等其它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3.
许多研究发现只捕食非同胞卵对捕食性瓢虫的发育、存活和行为具有不良影响,但较少关注少量捕食非同胞卵对瓢虫是否有影响,自相残杀作为瓢虫捕食其他猎物的营养补充乃是自然界的常态。本研究旨在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幼虫期在捕食蚜虫的基础上取食非同胞卵是否对成虫捕食行为产生影响。设置3个幼虫期饲喂处理:给各龄幼虫仅饲喂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对照),给各龄幼虫饲喂蚜虫加少量非同胞卵(分散食卵),给4龄幼虫饲喂蚜虫加较多的非同胞卵、其余龄期只喂蚜虫(集中食卵)等;观察雌、雄成虫体型大小和羽化后连续3 d的捕食行为。对观测的异色瓢虫成虫体重、捕食总时间、捕食攻击频次和首次捕食发生倾向等行为特征进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验的3个饲喂处理间这些特征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异色瓢虫在幼虫期除捕食蚜虫外,持续少量或一次性大量取食非同胞卵不影响其在成虫期的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64.
新疆苹果蠹蛾幼虫期及蛹期的寄生蜂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3年在新疆伊犁的调查,发现苹果蠹蛾幼虫和蛹的5种寄生蜂,包括1种重寄生蜂。它们是光点瘤姬蜂,蠹蛾玛姬蜂,红足微茧蜂,四齿革腹茧蜂和凹腹双短刺金小峰。  相似文献   
65.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迄今对16种捕食性和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的影响;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见田,除个别棉田外,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柽柳特麦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柽柳 (Tamarixspp .)自 1 9世纪初作为观赏植物从亚洲引入美国后 ,由于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缺乏植食者的取食胁迫而迅速扩散。其中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Ledeb .)、中华柽柳 (T .chinensisLour.)和密花柽柳 (T .parvifloraDC .) ,特别是多枝柽柳已成为美国西南部的首要有害植物[1] 。从入侵植物原产地引进天敌控制其扩散蔓延 ,是一条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迄今 ,已报道取食柽柳属植物的麦蛾有 9个属 ,其中特麦蛾属 (Teleiodes)有 2种 ,即T .brucine…  相似文献   
67.
新近传入我国大陆取食豚草的广聚萤叶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江苏的南京、仪征、句容等市县发现嗜食豚草的广聚萤叶甲。标本采自南京,我国最早记录于2001年7月。本文对该种在美国、日本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专一性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对利用广聚萤叶甲在我国生物防治豚草的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苦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几种害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饲喂试验表明,苦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棉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含350μg/ml苦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的25%蔗糖液饲喂棉蚜,6天后棉蚜的校正死亡率达55.9%;以132μg/ml的浓度涂油菜叶片饲喂大菜粉蝶幼虫3天,至第5天幼虫死亡率与对照无差异,但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用0.115μg/头的剂量饲喂四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死亡率为19.6%,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小花棘豆毒蛋白对棉蚜和棉铃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饲喂试验表明,小花棘豆毒蛋白(0XY)对棉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含5μg/ml和25μg/ml小花棘豆毒蛋白的25%蔗糖液饲喂4龄棉蚜,3天后棉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3.81%和45.27%,与含0.25μg/ml和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用含2.4μg/头小花棘豆毒蛋白饲喂4龄棉铃虫幼虫元致死作用,但平均拒食率为40.8%,生长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0.
施肥和刈割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竞争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赵林  李保平  孟玲 《草业学报》2008,17(3):151-155
通过种植牧草抑制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是一条重要的替代控制途径。为探究施肥和黑麦草刈割等管理措施对紫茎泽兰与多年生黑麦草竞争的影响,运用de Wit取代系列设计,设置不施肥与施肥2个肥力水平、黑麦草不刈割与刈割2个干扰水平,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的相对竞争表现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了紫茎泽兰苗期的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和黑麦草刈割2个因素对紫茎泽兰的相对产量(RY)有显著互作效应,但对黑麦草RY没有互作效应。施肥能提高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力,而刈割黑麦草可以降低紫茎泽兰的竞争力;在所有管理处理下,黑麦草的竞争强度均大于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在施肥和不刈割黑麦草处理下达到最大,而在不施肥和刈割黑麦草处理下最小。建议在与本试验地类似的土壤中,不施或少施肥并增加黑麦草的刈割次数,来降低紫茎泽兰的竞争力,以提高黑麦草的替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