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直线振动筛分机筛箱质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动筛分机的设计中,筛箱的质心计算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为此,做出了筛箱质心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质心计算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了振动筛分机的设计计算水平。  相似文献   
82.
83.
林分密度控制盘是改进密度控制图而成的一种先进营林工具。密控盘的编制方法是,基于树种等上层树高线、等直径线与经营指数线相关,按经营指数大小把设计的不同半径同心圆叠合在一个盘上。密控盘的数字简要清楚,精度高,且便于野外携带,为森林经营提供了科学的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4.
转基因抗虫棉的初选和抗虫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获得的导入慈姑胰蛋白酶抑制基因的新疆栽培品种(品系)和导入Bt基因的抗蚜品种,采用室内叶片饲喂法,进行了抗棉铃虫幼虫的鉴定和抗性评定。在供试的13个Bt材料中,其中有8个材料的抗虫性优于中国农科院培育的R93-6,表现为超高抗至中抗;导入APIA的4个棉株,与对照新陆早4号相比,其中3株表现为抗,1株为中抗。采用田间罩笼法观察棉蚜在抗虫棉上的增殖量,结果为川109和川77蚜量低于对照,而导入APIA的棉株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5.
外来广聚萤叶甲在我国的扩散及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外来广聚萤叶甲目前已在我国华东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以及华中的湖北、湖南等省扩散蔓延;在野外其主要寄主是豚草,偶见取食苍耳。广聚萤叶甲在24、27、3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分别为29.8、26.0和22.2d;野外完成1代需21~29d。在室外罩笼观察的4个世代中,前3个世代(6—8月)的各虫态历期及其存活率近似,产卵量接近;但9月初开始的第4个世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存活率明显降低,产卵量(108.8粒)低于此前世代的一半。广聚萤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和373.5日度;在南京推测广聚萤叶甲1年可发生5代。  相似文献   
86.
外来广聚萤叶甲在我国大陆潜在分布区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豚草是传入我国的恶性外来入侵杂草,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LeSage)是新近发现、专食豚草的潜在有效天敌。为预测广聚萤叶甲的潜在分布范围,利用CLIMEX软件对该叶甲与豚草及其近缘植物三裂叶豚草、向日葵等潜在寄主植物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采用由生态气候指数(EI)衍生的生物-气候风险指数(BCRI),分别分析了该叶甲与这3种植物同域分布的范围。广聚萤叶甲在我国大陆的潜在分布区向北可以分布到沈阳,向南可能分布到海南;而华东、华南和西南东部地区是其适宜的分布区域。广聚萤叶甲与豚草在我国北部的共同适宜边际区到达山东济南,与三裂叶豚草和向日葵的北部边际区达到辽宁沈阳,而该叶甲与这3种植物的共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西南东部等地。我国北方种植的向日葵受广聚萤叶甲取食危害的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87.
用EB-82灭蚜菌200倍液和天力Ⅱ号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田蚜虫,喷后2、8天对棉蚜的防效分别为90.67%、85.94%和86.28%、97.65%;对棉长管蚜的防效均在96%以上。EB-82灭蚜菌对棉田常见捕食性天敌无伤害作用,天力Ⅱ号喷后天敌数量略有下降,喷氧化乐果的棉株上天敌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磺酸(Tau)对种公猪性欲、精液品质、血清激素含量及精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4头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大约克夏种公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牛磺酸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 g/kg的饲粮,试验期90 d,分为1~45 d和46~90 d 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46~90 d时,添加6 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种公猪的性欲(P0.05)、采精量(P0.01)、精子活力(P0.05),4 g/kg牛磺酸改善了精子密度和精子畸形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6 g/kg牛磺酸水平组极显著提高了种公猪血清促黄体素(LH)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睾酮(T)含量(P0.05);3)试验46~90 d时,6 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种公猪精浆丙二醛(M 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4 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长期添加牛磺酸可以调控种公猪血清激素含量,增加精浆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种公猪性欲,提高种公猪精液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牛磺酸适宜添加水平为6 g/kg。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通过与未包被氧化锌(Zn O)对比,考察包被氧化锌(C-Zn 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旨在研究C-Zn O取代传统Zn O的效果,对生产实践中减少Zn O用量的可能性和加强其效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选28日龄遗传背景相似、平均体重为(9.32±0.38)kg的断奶大白仔猪1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400 mg/kg Zn O和1 800、2 400、2 760 mg/kg C-Zn O。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 400 mg/kg C-Zn O可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极显著降低腹泻率(P0.01),其中2 400 mg/kg C-Zn O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Zn O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2 400 mg/kg C-Zn O组血清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改善(P0.01);大肠杆菌菌群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双歧杆菌菌群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2 400 mg/kg C-Zn O组与Zn O组相比,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1 800 mg/kg C-Zn O组与Zn O组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n O组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添加2 400 mg/kg C-Zn O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营养物质消化状况,有效控制仔猪腹泻;1 800 mg/kg C-Zn O可替代2 400 mg/kg Zn O。  相似文献   
90.
对同一头混合柄瘤蚜茧蜂雌蜂连续观察5 d,比较其对蚕豆蚜若蚜和成蚜的选择,并观察了子代蜂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5日龄蜂对不同虫龄蚜虫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子代蜂羽化率和雌性比亦无显著差异,但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大于寄生其他蚜虫的子代雌蜂,寄生3龄若蚜的子代雄蜂显著大于寄生成蚜的子代雄蜂。在其他日龄(1~4)蜂中,1、4日龄蜂对不同龄若蚜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成蚜的寄生,2、3日龄蜂对2龄若蚜的寄生偏好显著高于对更高虫龄的寄生;3日龄蜂的子代蜂羽化率在各虫龄蚜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日龄蜂寄生低龄若蚜的子代羽化率高于寄生较高虫龄蚜虫;寄生中间龄期若蚜(3、4龄)的子代蜂雌性比显著高于寄生1龄或成蚜的子代蜂;1日龄蜂子代雌蜂体型在不同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但2~4日龄蜂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4龄或成蚜的子代雌蜂;1、2日龄蜂的子代雄蜂体型在各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3、4日龄蜂寄生中间龄期若蚜的子代雄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若蚜或成蚜。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与低龄蜂相比高龄蜂对寄主品质要求更高,其幼虫对寄主的调节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