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桑树根结线虫病是华南蚕区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针对华南蚕区桑园根结线虫危害普遍发生的现状,对采自华南蚕区的桑园桑根结线虫病样进行了病原线虫的分离与形态学观察,并对其rDNA、CO Ⅰ基因分别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在基于桑根结线虫特异分子检测基础上进行了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序比较.结果 表明,广州桑园桑根结线虫病样分离的根结线虫具有典型的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形态特征;其rDNA与CO Ⅰ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象耳豆根结线虫序列一致性均高达99%以上;rDNA与CO Ⅰ的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象耳豆根结线虫同源序列均聚在同一枝;PCR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只有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236 bp的目的 条带;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7080 bp(GenBank收录号:MW186714),与GenBank唯一报道的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KP202351.1)一致性达99.7%.基于上述的生物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认为广州桑园的桑根结线虫病病原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这为桑树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防控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22.
<正> 1990年冬白蒲镇引进桑树新品种育71—1,栽植0.8公顷(12亩),其中有一块0.74公顷的连片桑园。此桑园1992年全年养蚕36.125张,每公顷平均饲养蚕种45.16张(亩平养种3.3张)、产茧1235.7公斤,产值13086.55元,每公顷产茧1545公斤,产值16358元,(亩平产茧111.6公斤,亩平产值达1181.1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两年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育71—1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主要生产指标均优于目前的当家品种湖桑32号。白蒲镇文峰村4组徐汉壁家一块0.033公顷(0.5亩)的桑园,此桑园于1990年冬分别栽植湖桑32号和育71—1各300株,两品  相似文献   
23.
24.
根据GenBank公布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使用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00个拷贝值,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5.
试验旨在研究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对奶牛的安全性。试验选择20头健康泌乳奶牛,随机分成4组,即1×(2.2 mg/kg bw)、3×(6.6 mg/kg bw)、5×(11.0 mg/kg bw)推荐剂量组和0.9%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用药后奶牛的直肠温度、精神状态以及乳房局部症状等临床症状,并进行血液生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1×、3×、5×推荐剂量组所有试验动物用药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血液生理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6.
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测定烯丙孕素对ICR小鼠经口的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选用20只清洁级ICR小鼠,雌雄各半,过夜禁食后经口染毒。染毒后连续14d内观察并记录小鼠对烯丙孕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小鼠经口染毒烯丙孕素后观察期内无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临床表现正常。剖解检查亦未发现内脏器官有明显病理变化。可以得出结论,烯丙孕素对ICR小鼠的经口LD50大于5000mg/kg体重,烯丙孕素为实际无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美洛昔康片对靶动物比格犬的安全性,选取24只健康的比格犬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各组试验犬分别以0、推荐剂量(0.2 mg/kg bw)、3倍推荐剂量(0.6 mg/kg bw)、5倍推荐剂量(1.0 mg/kg bw)口服美洛昔康片,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对一般临床状况、采食量、增重、饲料转化率、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等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除5倍推荐剂量对犬的肾脏和胃有一定的病理性影响外,其他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美洛昔康片毒性小,在犬体内耐受性高,以推荐剂量给药对靶动物犬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紫锥菊颗粒对大鼠的毒性作用,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20只。每组分别以2 000/mg/kg、1 000 mg/kg、500 mg/kg和0 mg/kg经口染毒,1次/d,连续染毒30 d,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每周测量一次大鼠体质量并调整染毒剂量。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样,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参数,扑杀所有存活大鼠,进行眼观检查,并对肝、肾、脾、肺等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剂量组大鼠均未死亡,且生长发育良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参数中仅高剂量组葡萄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中剂量组中肌酐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剂量相关性。各剂量组大鼠的眼观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结果表明,紫锥菊颗粒长期重复应用无亚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29.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ISSR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四倍体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F1代进行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进而建立苜蓿褐斑病抗性遗传资源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93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6个在中抗杂交F1代高抗、高感各12个单株所组成的抗、感DNA池间产生差异性条带;在抗、感DNA池的各12个单株中,挑选出高抗×高抗杂交F1代3个组合中各25个单株,高感×高感杂交F1代2个组合各25个单株进行验证,结果9-R920、20-R750、21-R430、818-R680均与F1代苜蓿褐斑病抗病基因紧密连锁,866-S800与F1代苜蓿褐斑病感病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30.
以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宗教文化和哲学背景、园林分类与艺术风格以及继承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园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