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为了解新疆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用ELISA方法对采自新疆6个地区327份的牛血清进行了新孢子虫病的抗体检测,并以第一次检测结果为依据,对20头牛进行了5次连续采样检测,每次间隔30~40天。检测结果表明,该病在新疆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平均阳性率为24.5%,且在年龄大和流产牛群中阳性率偏高,血清抗体阳性持续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2.
牛新孢子虫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犬新孢子虫种属特异性基因片段Nc-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Taq酶和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检测牛新孢子虫的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对牛新孢子虫DNA的检测灵敏度为23.5 fg/反应.应用该方法对50份全血和8份流产胎儿样本进行了检测,有3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本实验应用PCR方法扩增BVD病毒(BVDV) E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E0,转染293T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转染细胞能够瞬时表达E0蛋白.并分别将pVAX1、pVAX1-E0或将pVAX1-E0分别与一种表达细胞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佐剂(pVAX1-IL-2、pVAX1-IL-4及pVAX1-IFN-γ)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BVDV抗体效价,以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pVAX1-E0相比,接种pVAX1-E0/pVAX1-IL-2小鼠血清E0抗体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提高(p<0.01),表明细胞因子基因佐剂IL-2能够有效提高BVDV E0核酸疫苗免疫效果,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牛疱疹病毒1型(BHV1)gB基因序列,设计高度保守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并扩增包含有荧光PCR扩增区域的核酸片段,通过凝胶纯化回收,将该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鉴定后获得目标模板。通过碱基重排和引物设计,用搭桥法PCR扩增,获得BHV1荧光定量PCR内标模板。对内标模板的添加量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含有内标物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检测到10个拷贝/PCR反应的重组质粒,对BHV1可检测到0.01TCID50的病毒粒子,灵敏度比常规PCR和病毒分离高10~100倍,与不加内标的荧光PCR检测灵敏度相当。更重要的是,内标模板可以对反应体系进行监测,指示并校正假阴性结果,从而达到提高PCR检测准确率的目的。对临床收集的40份牛精液(其中8份已经鉴定为阳性)和10份牛鼻腔拭子(其中2份已经鉴定为阳性)用该体系进行检测,均得到预期结果。该方法的建立可用来对临床样品中BHV1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精液中可携带BVD病毒,其在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是将该病毒传播给未感染牛群及地区的重要途径[1-2].进口牛精液是国内引进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及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口牛精液的数量将不断增多,进一步加大了该病的传播风险,所以对牛精液中该病毒的检测对于防止该病的传播尤为重要.对于牛精液中BVDV的检测,RT-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但精液及其冻存液中抑制RT-PCR扩增成分的存在,导致检测灵敏度偏低,或操作程序复杂[3].  相似文献   
16.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同时伴发神经症状、胃肠道病变和头部肿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鸡、火鸡、野鸡、鸽子、鹌鹑等多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人类也可以感染本病毒。各种日龄均可感染。非免疫易感群感染强毒株时.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达90%以上:野生的鸟类感染率较低.规模饲养的鸡易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V-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牛精液中含量为0.0125 TCID50的病毒,灵敏度比病毒分离方法高200倍~2000倍,比常规RT-PCR方法高10倍.对从同一个牛场6个月内采集的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冷冻牛精液用该荧光RT-PCR方法检测,没有检测到BVDV-1阳性样品.对其中的10头牛定期检测精液中病毒的同时,并同步检测了全血中的病毒和血清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性牛精液中没有检测到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能以血清抗体阴阳性做为精液是否带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建立牛精液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分析精液带毒与血清抗体的关系,为牛精液中IBRV的荧光PCR诊断和判定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过滤法和蛋白酶K预消化法,分别对新鲜牛精液和冻存牛精液进行处理,用DNA Zol方法提取病毒核酸,通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直接检测IBRV的荧光PCR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重复性检验;最后用该方法分别对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冻存牛精液进行检测,同时用普通PCR方法和病毒分离方法加以对比;并对其中的10头牛定期采集精液、鼻腔拭子和血清样品,用该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对血清样品进行IBRV抗体检测。【结果】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很好。用该方法可检测到新鲜牛精液中0.002 TCID50的病毒粒子,检测到冻存牛精液中0.02 TCID50的病毒粒子,检测时间在3 h之内,是OIE已报道方法灵敏度的40~400倍,是病毒分离方法灵敏度的100倍。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冻存牛精液中,检测到阳性样品25份,用普通PCR检测得到阳性样品15份,病毒分离检测得到阳性样品12份。检测结果表明,精液为阳性的牛血清抗体不一定为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的牛精液中也不一定携带病毒。【结论】建立了牛精液中IBRV的荧光PCR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精液带毒与血清抗体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不能简单地以血清抗体阴阳性作为精液是否带毒的依据。鼻腔拭子带毒具有间歇性。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同时检测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的双重PCR方法,本研究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具有属间特异性的布鲁氏菌bp26基因和鹦鹉热衣原体23S rRNA基因,利用 Primer Premier 5.0软件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19和356 bp。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对2种基因单重PCR检测敏感性均达到3.1×102拷贝/反应,双重检测的灵敏度为3.1×103拷贝/反应。利用该双重PCR方法对流产牛抗凝全血、血清、流产胎儿及奶液共172份临床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到布鲁氏菌阳性样品53份,鹦鹉热衣原体阳性样品2份,以上这2种病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和1.2%,且检测到2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阳性样品2份,阳性检出率为1.2%。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来对布鲁氏菌和鹦鹉热衣原体进行同步、快速、灵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