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一例肉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下旬,天津市东丽区中营某养殖场发生一起疑似肉鸡大肠杆菌病,经送检、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肉鸡大肠杆菌病。对分离纯化的大肠杆菌进行阿米卡星、头孢氨苄、新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用筛选出的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两种高敏药物给鸡群服药,经5d治疗后鸡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2.
浅析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将抗菌药物吸收到特定的纸片中,然后将临床采集的病料经过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分离培养,细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最终鉴定出病原菌。再将病原菌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相似文献   
63.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某猪场发病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通过BHK-21细胞培养、病毒毒力滴定、中和试验、PCR检测病毒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病毒在BHK-21细胞培养盲传4代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BHK-21细胞测定其毒价TCID50为10-8.042/0.1 mL;PCR体外扩增可见其扩增片段与预期目的条带相一致;据此分离病毒株的上述特征,鉴定该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命名为SX09。  相似文献   
64.
为建立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血清学方法,本试验以IBV为检测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IB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9.2 μg/mL,最佳包被条件为37 ℃ 1 h后4 ℃过夜;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0,37 ℃孵育60 min;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7 000,37 ℃孵育60 min;底物显色为37 ℃避光作用10 min.经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试验证明,该方法与鸡常见病原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较好及血清稀释至1:12 800时仍可检测到IBV抗体.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5.
伪狂犬病(pseudo 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 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最早在1813年发生于英国的牛群中.20世纪60年代以后,伪狂犬病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国内外防制PR主要采取隔离、检疫、淘汰猪群中隐性感染猪和预防接种,因此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的诊断方法对于预防、治疗及根除伪狂犬病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用于PR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  相似文献   
66.
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了养猪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中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控制猪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病毒性疾病的防制中,由于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或预防,因而免疫预防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疫苗的免疫接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比如免疫过猪瘟疫苗的猪只仍然可能表现猪瘟临床症状或剖检后可见到明显的猪瘟病变;免疫过蓝耳病疫苗的猪只还会患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专家就此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并给出了答案,希望能对读者走出误区并及时发现、排除干扰免疫接种疫苗效果的环节、因素有切实的帮助。专家提醒,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只用于健康猪,不应用于发病和感染猪群,对妊娠母猪应慎用,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疫苗预防能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待免猪本身是健康的,同时还应保证良好清洁的饲养环境、安全的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7.
茨城病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喉麻痹、关节疼痛性肿胀.本病除在日本最先发生流行外,以后在朝鲜半岛、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也有发生.美国除牛以外,绵羊和鹿也有发生感染.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爆发了牛茨城病,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各地牛茨城病的发病特点、流行新情况和防治新技术,作了详细阐述,供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8.
从病死兔的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6株细菌,对其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反应、毒力测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属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6株菌对四环素、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等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9.
复方中药方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卿  宁官保 《畜禽业》2011,(10):30-33
鸡胚培养法是常用的病毒培养法之一,取9~11日龄SPF鸡胚,将IBV按每胚0.2mL接种鸡胚尿囊腔,剔除24h内死胚,将36~48h死亡胚和部分活胚置4℃冰箱过夜,无菌采集尿囊液(F1代)。同时观察记录鸡胚发育及胎儿病变情况。并测定其IBV半数感染量(EID50)及血凝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在SPF鸡胚中复壮增殖,并引起鸡胚死亡,经连传2代后测定收获的尿囊液中病毒效价为10~4.50/0.1mL,凝集效价为1: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