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了解西南边境地区牛感染中山病病毒(Chuzan virus,CHUV)的情况。【方法】 应用BHK21细胞对云南景洪、江城采集的312份健康黄牛血液样品盲传分离病毒,对出现细胞病变的毒株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S7、S2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 4份血液样品可致BHK21细胞病变,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5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4株分离毒株基因组为10节段,带型为"3-3-4",与2012年云南师宗分离的CHUV SZ187毒株相似;4株病毒S7、S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7%~99.7%和97.9%~99.1%;S2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SZ187、GHN-GS-16等毒株相似性最高;S7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的ON-1/E/18、ON-3/E/17及中国本土的SZ187、GHN-GS-16等毒株的相似性最高。S7、S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新分离毒株亲缘关系最近;4株毒株的S7基因序列与中国本土和日本分离的已知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毒株位于同一分支,提示4株毒株为PALV,且形成一簇,有一定的地域性;4株毒株S2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CHUV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进一步证实这4株毒株为CHUV。【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从云南边境地区牛群中分离到CHUV毒株,为CHUV在中国的流行病学和边境地区疫病风险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及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FMD)免疫情况,对2021年采自云南省7个边境县市的1 522份牛血清样品,采用O、A型口蹄疫病毒(FMDV)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FMDV 结构蛋白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A型抗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57.61%、67.29%,未达到70%的国内最低免疫标准;勐腊、盈江两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57.50%、54.62%;入境牛O型、A型、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9%、79.70%、58.23%,本地牛分别为54.31%、63.87%、40.52%,差异显著(P<0.05);规模场、散养户、隔离场的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04%、52.24%、70.29%,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73%、63.12%、79.70%,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78%、42.31%、58.52%,隔离场阳性率场显著高于规模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FMDV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病毒传入风险,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强度,降低FMDV向国内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63.
绿脓杆菌是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的一种细菌,在正常人畜肠道和皮肤上也有此菌生存。在某些条件下,它可引起雏鸡和育成鸡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细菌侵入受精蛋后,可致胚胎或刚出壳幼雏死亡。此外,它的污染能降低肉的品质和保存时间。因此,对该病的防制不容忽视。我室对某鸡场送检的患病幼雏进行检验,确诊为绿脓杆菌病。 一、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 某鸡场育雏期间发现不明原因的小鸡死亡率偏高,病鸡精神不振,腹泻,部分鸡出现结膜炎等,病鸡常于 24~48小时内死亡。 剖检变化:眼周围水肿,喉头粘液增多;肝、肾肿大,有出血小…  相似文献   
64.
为调查云南省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与免疫抑制性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对云南省2007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145份禽流感阳性及30份新城疫阳性样品进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检测。禽流感阳性样品中ALV-J的感染阳性率为15.9%,REV的感染阳性率为22.8%,CIAV的感染阳性率为26.9%;新城疫阳性样品中ALV-J的感染阳性率为13.3%,REV的感染阳性率为23.3%,CIAV的感染阳性率为26.7%;共有30份样品发生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为17.1%。对不同区域的4份禽白血病病毒阳性样品、10份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阳性样品、10份禽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样品进行了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ALV-J毒株gp85基因与国内外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介于80.4%~96.7%、85.2%~94.5%;REV毒株env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8%、97.7%~99.5%;CIAV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2.4%~100.0%、93.7%~100.0%。  相似文献   
65.
2004~2009年期间在云南边境采集境外禽类样品560份,经RT-PCR及多重RT-PCR检测,检出10份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对其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并与国内外已知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云南边境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可划分为5个进化(亚)分支,分别与标准毒株遗传关系密切,聚合酶基因与血凝素基因的进化分支划分结果存在差异。表明目前聚合酶基因的进化除了自发突变作用影响基因进化,同时聚合酶的进化途径在时间特征和区域特征方面与血凝素基因的进化有一定的关系。2004~2009年期间云南境外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间具有遗传差异,进化分枝2.3.4毒株已成为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不同进化分枝或同一进化分枝不同毒株聚合酶基因氨基酸结构和糖基化位点均有改变。  相似文献   
66.
采用禽流感病毒多克隆抗体及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建立了型特异性抗原捕捉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H5N1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优化了反应条件,确定了包被抗体、检测抗体及酶结合物的最佳工作浓度,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临床样品及鸡胚、细胞培养物中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67.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已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克隆引物。自H9N2亚型病毒感染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后采用高可信度DNA聚合酶(PyobestTMDNAPolymerase)扩增NA基因,采用Invitrogen定向表达系统(ChampionTMpETdirectionalTOPOexpressionsystem)进行克隆表达,纯化获得N末端携带多聚组氨酸标签的重组NA,分子量约54·7ku。经免疫印迹及ELISA分析重组NA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动物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重组NA能与H9N2亚型病毒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且其免疫动物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云南新城疫病毒(NDV)分子流行特性和致病性,对云南省1个蛋鸡场的组织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通过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检测分离毒株,证明为NDV。通过病毒最小致死量(MLD)、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病毒毒力,结果EID50为10-4.4,MLD为10-4,MDT为97.5 h,ICPI为0,IVPI为0,显示分离株为弱毒株。高通量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分离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198 bp,从3'端到5'端有6个结构基因依次为NP-P-M-F-HN-L,各基因之间有1~48个核苷酸间隔。全基因组、FH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属于Class Ⅰ分支,F基因ORF全长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ERQERL-117,符合NDV弱毒裂解位点特征,HN基因ORF全长为1 851 bp,编码616个氨基酸,在HN基因保守区域234-NRKSCS-239位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变异。F蛋白有6个糖基化位点比较保守,HN蛋白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但与LaSota相比存在缺失的和多出的糖基化位点。F蛋白半胱氨酸残基分布在76、199、338、347、362、370、394、399、401、424、514、523位氨基酸,F蛋白中性抗原位点在72、75、79和170位氨基酸发生了变异,HN蛋白受体结合部位和NA活性位点氨基酸为174R、401E、416R、526Y,未发生变异。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云南省蛋鸡新城疫ClassⅠ毒株的全基因序列特征,为新城疫病毒ClassⅠ毒株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云南省猪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水平,2020年1—8月,采用ELISA方法对不同猪场随机采集的934份血清进行了这3种疫病病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CSF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6.51%,不同州市抗体阳性率为57.14%~100%,有2个州市不足70%,不同生长阶段抗体阳性率为80.56%~92.05%;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8.61%,不同州市抗体阳性率为24.00%~100%,仅红河州为100%,其余均不足70%,不同生长阶段PRRSV抗体阳性率为38.33%~56.19%;猪伪狂犬病毒(PRV)gB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9.11%,不同州市gB抗体阳性率为43.33%~100%,除红河州外其余均超过70%;仅玉溪市和曲靖市检出PRV gI抗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10.70%,阳性样品来源于除公猪外的其他各生长阶段猪群。结果表明,云南省猪场CSF和PR的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而PRRS免疫抗体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PR野毒感染风险。结果提示,云南省应整体加强PRRS的免疫防控,部分地区还需加强CSF和PR免疫及综合防控。本研究为云南省猪场CSF、PRRS和PR的免疫及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属于疫病高发区.基于病毒N基因结构和变异特征,将狂犬病毒分为2个进化组群、7个基因型[1].国内外已研究建立了一批狂犬病诊断方法[2-4],开展病毒基因结构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5-7].至今未见对近年云南狂犬病研究报道.本文在云南省4个地区开展狂犬病病原学监测,并对病毒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期认识狂犬病分布状况、病毒特征及与已知毒株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