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NDV的一般分子生物学特征;然后较详细地论述了F蛋白及其基因HN蛋白及其基因,M蛋白及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这几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对病毒的复制和装配也有所陈述。  相似文献   
32.
用一株本室分离鉴定能够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的猪葡萄球菌(S.hyicus GZ1)经肌肉注射裸鼠和BALB/C小鼠,意图研究裸鼠和BALB/C小鼠对猪葡萄球菌的易感性及猪葡萄球菌对裸鼠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裸鼠和BALB/C小鼠均可被感染,并表现各自的临床症状。裸鼠在感染后2到3d背部和面部皮肤开始出现大量小的红色囊泡,4到5d后部分囊泡消失,部分形成结痂。一些裸鼠眼睛还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渗出,感染两周后相继死亡。BALB/C小鼠感染该菌后多表现急性临床症状,感染后2到3d就相继死亡,因此表现不出明显的眼观病变,只有很少一部分小鼠皮肤上会出现炎性渗出,导致该处皮肤脱落。研究表明:BALB/C小鼠比裸鼠对猪葡萄球菌更易感,裸鼠感染后产生清晰可见的临床症状,而BALB/C小鼠在感染后往往还来不及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相继死亡。可见,猪葡萄球菌不仅对猪有致病性,对裸鼠和BALB/C小鼠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3.
广东省猪PCV-2感染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06年从广东省4个不同地区458个规模化猪场采集2128份病料,进行了PCV-2的抗原检测,结果表明,被检地区的猪群中普遍存在PCV-2感染,检测的458个规模化猪场中有372个猪场有PCV-2阳性猪,平均阳性率达到81.22%;2128份被检病料样品中有863份为阳性,平均阳性率达40.55%(863/2128);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猪场阳性率为63.64%~92.86%,病料样品的阳性率为24.00%~48.00%。  相似文献   
34.
以定量的10倍系列稀释的质量pMD-ORF2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了PCV1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4拷贝/μL,线性范围为1010~101;对起始浓度为1.0X107、1.0×106、1.0×106拷贝/μL的标准品的最终实际测得值分别为1.001×107、0.869×106和0.988×105拷贝/μL,变异系数分别为4.758%、1.865%和3.836%,说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对阳性组织病料的检测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出常规PCR,与套式PCR(nPCR)具有相近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5.
金猪拱门,万物更新!在过去的2006年, 中国的养猪产业历经了市场从极度低迷到大幅回升的起落,更承受了从猪链球菌病到所谓的猪“高热病”的困扰。面对如此现状,猪产业的从业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对策思考、实践总结、专家、学者等则对此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与反思,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及对未来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本刊编辑部通过专访的形式将这些文稿汇集起来,归纳成若干主题陆续发表,以飨读者!本期刊发的为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中国畜牧业协会养猪分会荆继忠副秘书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宋长绪博士及美国谷物协会闫之春博士的关于中国猪业生产中健康管理方面的热点问题的专访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将新城疫病毒(NDV)F46E9株和LaSotaE4株的融合蛋白裂解位点(Fc)基因从本实验室构建的重组质粒pUCF46Fc和pUCLaFc中用EcoRI和SalI切出。将这2个毒株的Fc基因定向克隆入昆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SXIVVIX3的EcoRI和SalI位点之间,获得2个毒株的Fc基因克隆pX3F46Fc和pX3LaFc。重组质粒用EcoRI/SalI,PstI酶切法,PCR和核酸探针法进行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亚临床症状猪群中PRRSV和PCV2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7个有PRRSV和PCV2感染史且有亚临床症状的猪群,通过ELISA和PCR的相结合方法检测其PRRSV和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猪场12周龄仔猪PRRSV和PCV2抗体能观察到血清抗体转化。PCR结果表明约3/7的猪场8周龄仔猪PRRSV呈阳性,12和20周龄仔猪PRRSV呈阴性;8~20周龄有不同比例仔猪PCV2呈阳性。[结论]在亚临床症状猪群中PRRSV的感染主要在8~12周龄,而PCV2在8~20周龄都有感染。  相似文献   
38.
从疑似渗出性皮炎的哺乳仔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TH-16S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和葡萄球菌16S rRNA、gap基因通用引物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葡萄球菌,ga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动物试验发现,试验小鼠出现躁动、被毛竖立、精神沉郁,18 h死亡,说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论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NDV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PCR的基本原理及在兽医科学中的应用宋长绪,杜伟贤(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1985年Saiki等建立的,是以一段双链DNA为模板,一对引物为引导,在四种脱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