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干旱胁迫导致植物体内累积大量的脯氨的(Pro),并引起抑制生长的激素(如脱落酸—ABA)增多和促进生长的激素(如细胞分裂—CK)减少,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尤其是Pro和ABA累积能力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锦鸡儿在我区是比较著名的牧草,其中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在我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在它们的抗旱性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为此,采用模拟干旱处理后,对游离脯氨酸、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以此来探讨它们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以内蒙古荒漠地区6处珍稀濒危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这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各异,主要反映在花粉粒的形态、大小、萌发器官及表面纹饰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见,花粉粒表面性状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因此,在粉粒的形态特征完全可以做为植物分类,鉴定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ISSR标记技术,选取15对引物,对分布于西北荒漠区12个裸果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8.81%,种群水平为69.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为0.2356~0.2697,Shannom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3509~0.4057,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9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种群内存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经Mantel检验,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相关性(R2=0.2144)。利用NTSYSpc-2.1软件进行UPGMA法聚类,各种群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1~0.99之间,按照遗传距离远近,裸果木12个种群可分为4大类群。经相关性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纬度、海拔存在正相关(P<0.05)与年均温存在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冷蒿正种与其变种的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冷蒿正种(Artemisia frigida)及其变种-紫花冷蒿(Artem isia frigidavar.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它们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其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花粉粒均为单粒花粉;花粉粒大小属于小型花粉;正种赤道面为椭圆形,变种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是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正种与变种花粉的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差异表现在细微性状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12种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状、大小、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及数量等形态特征。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地质地貌、植物分类及遗传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孢粉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并辅之以光学显微镜 ,分别对 11种贺兰山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 ,描述了其大小、形态、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等特征。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野外原始记录 ,记载了这些植物的花期、生境、分布和产地等 ,为研究贺兰山植被及与阿拉善荒漠植被间的关系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乌丹蒿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特有乡土植物乌丹蒿幼苗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分析其生长、渗透调节物质、膜损伤及氧化程度等抗性指标,探讨乌丹蒿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乌丹蒿幼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趋于萎蔫枯死。生理上来看,幼苗随外部条件变化做出相应调节,4个干旱处理的可溶性糖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累积;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叶片和根系均在12片真叶期重度胁迫下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2.89%、170.34%和622.73μg/g、757.24μg/g;叶片和根系中的丙二醛含量在12片真叶期的中度胁迫下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23μmol/g和9.36μmol/g。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年采集的扁蓿豆(Melissilus ruthenicus)、塔落岩黄芪(Hedysarumleave)种子为材料,在45℃、20℃、4℃、-4℃条件下进行超干贮藏3年,测定了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超干贮藏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以探索其最适宜贮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4℃且含水量为2.69%时,适合扁蓿豆种子贮藏,在-4℃且含水量为2.17%时,适合塔落岩黄芪种子贮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10种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状、大小、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及数量等形态特征,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地质地貌、植物分类及遗传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孢粉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