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燕麦(Avena L.)是禾本科燕麦属的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属于粮饲兼用作物,具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为比较不同燕麦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以7个饲用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等8个生长指标,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与燕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密切的评价指标有种子萌发指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鲜重、胚芽长、胚根长和发芽势;在15%PEG-6000干旱胁迫下,燕麦品种贝勒抗旱性综合评价值最高,D值为0.710;品种Haywire的抗旱性最差,D值为0.103;饲用燕麦萌发期抗旱性强弱依次为:贝勒>坝莜6号>定燕2号>蒙饲草2号>蒙燕1号>冀张燕4号>Haywire。  相似文献   
62.
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10种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状、大小、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及数量等形态特征,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地质地貌、植物分类及遗传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孢粉学参考。  相似文献   
63.
谈冷蒿特性与冷蒿草场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4.
锡盟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  相似文献   
65.
【目的】阐明内蒙古冷蒿居群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居群遗传学方法及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1个引物对14个冷蒿居群总DNA共扩增出93条带,其中77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标记所占的比例为82.8%,冷蒿居群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构建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关系聚类图显示,扎尼河冷蒿居群与扎兰屯冷蒿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小,其次为卓伦高勒冷蒿居群与蔡木山冷蒿居群,贺兰山和吉兰泰冷蒿居群与其他冷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冷蒿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冷蒿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6.
蔡萍  宛涛  伊卫东  刘辉  张佳琦 《草地学报》2019,27(3):779-783
以内蒙古特有乡土沙生植物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技术,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探索其花粉形态的二型性特点,完善其花粉形态细微特征。结果表明:乌丹蒿花粉粒有长球形和圆球形之分,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的二型性特征。长球形花粉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片圆形;大小平均为:23.28 μm×13.73 μm;萌发器官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圆球形花粉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也是3孔沟类型;大小平均为:14.85 μm×13.80 μm;表面纹饰亦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除花粉粒的大小、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olar axis/Equatorial axis,P/E)不同外,两种类型的花粉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细微性状主要差异表现在表面纹饰中刺的大小及刺与颗粒的排列密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7.
贺兰山特有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宛涛  燕玲 《中国草地》2003,25(1):5-8,2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并辅以光学显微镜,分别对11种贺兰山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描述了其大小、形态、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等特征。根据相关方面资料和野外原始记录,记载了这些植物的花期、生境、分布和产地等,为研究贺兰山植被及与阿拉善荒漠植被 间的关系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69.
70.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7种驼蹄瓣属(Zygophyllum L.)植物及其近缘种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 Bunge)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比较。RAPD研究结果如下:16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不同分子量的125个RAPD标记,其中99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数的79.20%;7种驼蹄瓣的PPB%多态位点比例介于43.2%—68.0%之间,Nei's(h)基因多样度指数介于0.1693—0.2541之间,Shannon's(I)信息多样性指数介于0.2488—0.3798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霸王的PPB为70.4%,h为0.2570,I为0.4011,均高于驼蹄瓣属各个种,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