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分泌性蛋白Ag85B、MPB64和ESAT-6为Mycobacterium boris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在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peDNA3.1(+)为载体,构建了由上述3种抗原基因构成的不同疫苗:3基因融合(peDNA-MPB64-Ag85B-ESAT-6,pCMAE)DNA疫苗和三价(pcDNA-Ag85B+peDNA-MPB64+pcDNA-ESAT-6)DNA疫苗,评价各种D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以BCG攻毒后的免疫保护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多基因融合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SI值)、gamma interferon(IFN-γ)和interleukin-2(IL-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攻毒保护效果也优于多价DNA疫苗,达到了BCG疫苗的免疫保护水平,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融合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OprL基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OprL基因,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OPRL。将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免疫pOPRL、油乳剂灭活疫苗、OMP疫苗、pcDNA3.1(+)空载体和PBS。每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检测IFN-γ分泌情况,计算强毒攻击后各组小鼠的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pOPRL、灭活疫苗和OMP疫苗免疫组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逐渐升高,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且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高于pOPRL组(p0.05);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水平也高于pOPRL组(p0.05);pOPRL组、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53.3%、86.7%和73.3%,表明pOPRL疫苗虽可为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效果不如传统的灭活疫苗,还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基因和ag85b-esat-6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 )上,构建重组质粒pCAE,将该重组质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AE,转染后的SP2/0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说明ag85b-esat-6融合基因在SP2/0细胞中成功进行了瞬时表达,为进一步研制牛结核病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核杆菌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类及动物疾病中 ,传染病是引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结核病是人畜健康的主要威胁。据统计 ,目前全球人群中结核杆菌感染者约17~20亿 ,结核病人约2000万 ,每年至少3000万人感染结核 ,约800万新结核病患者 ,200余万人死于本病 [1]。随着爱滋病感染人数的剧增 ,结核与爱滋病的混合感染日趋严重 ,每年约有15 %的爱滋病感染者死于结核。结核病的免疫和治疗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唯一的疫苗—BCG免疫效果不稳定 ,药物治疗亦被耐药性问题所困扰。因此在结核病感染的早期建立快速的诊断方法对于本病的控制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由于其无药物残留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这些益生菌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同时具有营养、免疫调节、抗过敏及抗感染作用.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延缓衰老.对抗疾病如癌症、急慢性肝炎、作为饲料添加剂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益生茵的作用机理、功能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以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25-4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外膜蛋白(OMP)5’末端保守区基因片段(OMPc),酶切及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后,与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GEX-6P-1进行连接,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GEX-OM-Pc,转入大肠杆菌B121中,以IPTG进行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转化了重组质粒的菌株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4kD,与实际预测相符,命名为GST-OMPc。GST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ELISA方法对纯化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纯化蛋白GST-OMPc能够与兔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的阳性血清反应。OMPc蛋白的成功表达为其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针对牛分枝杆菌分泌抗原MPB64的检测手段,制备该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mpb64,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融合蛋白H-MPB64包被ELISA板,建立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利用基因免疫方法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筛选出针对牛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B64的单克隆抗体一株,并制备了腹水,经鉴定腹水效价达到1∶10240,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纯化抗体效价为1∶8000,为今后研制分枝杆菌鉴定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致病菌,能够引起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发生急性或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方法从牛分枝杆菌Vallee株基因组中扩增获得mpb70、mpb83和esat-6三个目的基因片段。采用重叠延伸剪接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获得融合基因mpb70-mpb83后,将mpb70-mpb83和esat-6串连于同一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70-83-E6。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后,经IPTG诱导以可溶的形式表达融合蛋白。用Ni^2+亲合层析的方法纯化该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抗牛分枝杆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牛副结核病阳性血清不反应。用该纯化蛋白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检测了117份临床血清样本(其中67份为PPD阳性牛血清),阳性率为39.32%(46/117)份,与PPD皮试诊断的符合率为82.05%(96/117)。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地了解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分泌的ApxⅡ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序列特征,本实验以一株APP 7型现地分离株L25-4株为实验材料,对其分泌的ApXⅡ毒素的结构基因apxⅡA及其上游启动子区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APP7型L25-4株apxⅡA基因与其它血清型apxⅡ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5%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8.5%以上。在ApxⅡA蛋白的N末端有3个大的疏水结构域,分布在240~422位氨基酸之间。在ApxⅡA蛋白的C末端有富含甘氨酸(Gly)和天门冬氨酸(Asp)的九肽(nonapeptides)重复序列Leu/Ile/Phe-Xaa-Gly-Gly-Xaa-Gly-Asm/Ssp-Asp-Xaa,串连重复9次。这些结构域的起始氨基酸的位置分别为374、503、630、735、753、762、771、780和802。推定的赖氨酸酰基化作用位点为557位氨基酸,与E.coli的HlyA相比,在688位氨基酸处少了一个赖氨酸酰基化作用位点。apxⅡA基因启动子-10区序列为AATAAT,-35区序列为TTAAT,-10区与-35区间隔序列为11个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