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582篇
农学   211篇
基础科学   159篇
  162篇
综合类   1404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729篇
园艺   311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油桐(Vernicia fordii)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油桐属植物,原产于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木本工业油料树种.其种子榨出的桐油是品质最好的天然干性油之一.桐油具有干燥快、抗酸碱、耐冷热、防腐蚀等特性,作为重要的工业用油广泛应用于制造涂料、高级油墨、增塑剂、医药以及化学试剂等行业(黄挺,2001;Brown et al.,2005).同时油桐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钱能志等,2007;Shang et al.,2010;Chen et al.,2010).在油桐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7月为桐油的缓慢形成期,7月底到9月初为桐油的迅速累积期,而9月初至10月中旬为桐油累积完成期(王汉涛等,1985).  相似文献   
122.
汪莉琴 《现代园艺》2019,(12):206-207
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基础性工程之一,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空间的要求不断提高,绿化工程建设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重点分析绿化工程中施工模块及养护模块的协调管理工作,旨在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绿化工程质量,创建完善、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3.
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绿色果品已成为目前果园生产趋势,本文从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及化学措施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果园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及绿色果品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明确花瓣的伸展机制,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ostii)为研究对象,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高斯多峰拟合,分析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花瓣的波谱特征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差异性。主要结果如下:随着花朵开放花瓣伸展,777、1 105、1 155、1 243、1 447、1 651、1 740、2 853和2 926 cm~(-1)处的振动峰振动依次增强,表明磷脂质、核酸、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物质随花瓣的伸展逐渐增强;且蕾期1 030 cm~(-1)处的振动峰在花开后移至1 060 cm~(-1),表明蕾期花瓣细胞壁多糖以甘露聚糖为主,花朵开放后则以阿拉伯糖为主。蛋白质中甲基基团含量(A2 951 cm~(-1)/A 2 858 cm~(-1))出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初开期比蕾期减少7.97%,盛开期减少13.38%;糖蛋白的变化(A 1 083 cm~(-1)/A 1 547 cm~(-1))也呈现下降趋势,推测‘凤丹白’牡丹是通过蛋白质糖基化作用调控花瓣的伸展过程。对氨基Ⅰ区域(1 600~1 700 cm~(-1))高斯多峰拟合数据显示,各阶段花瓣中均含有果胶相连的β–折叠、β–折叠、无规卷曲、α–螺旋及环与转角;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卷曲所占比例在花瓣伸展过程中呈现增长趋势,表明蕾期花瓣通过降低α–螺旋应对缺水造成的生理胁迫,并可以利用ATP合成花瓣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花瓣通过形成更多功能域较多的蛋白质,有效调控花瓣伸展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5.
1ZL5型马铃薯中耕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马铃薯垄作栽培种植中肥量需求量大、土壤疏松程度高等要求,研究设计了1ZL5型马铃薯中耕机。通过对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以及对开沟铲和覆土铧工作断面参数的理论分析,获得了机具关键部件的具体结构参数。同时,对整机的作业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马铃薯中耕机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马铃薯中耕要求,能够一次性完成松土、除草、筑垄等作业,还兼有蓄水、保墒的作用。该研究为马铃薯中耕机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6.
金属表面处理用混合硅烷体系中硅烷水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烷工作液的水解度数据可为建槽过程中浓缩液稀释倍数以及硅烷工作液循环利用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以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BAS)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VTAS)的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异丙醇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对BAS/VTAS体系中两种硅烷的水解产物CH3OH和CH3COOH的浓度进行精确定量,并通过计算得到两种硅烷的水解度数据。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红外光谱法、极化曲线和CuSO4点蚀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能够有效、快速地表征BAS/VTAS混合体系中两种硅烷的水解度,其结果可作为硅烷水解液性能评判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设施和露天栽培方式下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与硝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培养第1d外,设施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矿化率在整个培养期间都显著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硝化量、硝化率在培养前两周内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矿化与硝化作用总体比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强烈。矿化作用可能与全氮、C/N、微生物活性关系密切,而硝化作用强弱可能与微生物活性有关。无论施肥与否,设施有机菜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在培养期间总体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前者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土壤C/N有关。  相似文献   
128.
利用O3-FACE平台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目标值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2010年间麦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cm,5~10cm和10~15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和成熟期地上部分微量元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加提高了麦季耕层(0~15cm)土壤中有效性Fe、Mn含量,降低了有效性Cu、Zn含量,对Zn的减幅达27.3%(P〈0.05);大气O3浓度升高对土壤5~10cm土层DTPA提取态Fe、Mn、Cu、Zn的影响最大;高O3浓度显著降低了5~10cm和10~15cm土壤DTPA-Zn含量(P〈0.05)。O3浓度升高降低了小麦成熟期生物量和微量元素累积量。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和成熟期微量元素累积量对O3浓度升高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应从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9.
稻曲病是铜仁地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田块损失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危及食品安全。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采用稻后安、曲露等5种新农药对稻曲病防治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30.
为探索适合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机械采收加工番茄的施肥规律,研究不同氮肥(N)、钾肥(K)及交互作用(N×K)对机械采收加工番茄果实成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N、K用量及其互作对加工番茄果实物质积累量、单果质量、果实红熟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影响显著,对果实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L值影响不显著。N2K2、N2K3、N3K2条件下加工番茄产量≥16.12×104kg·hm-2、成熟度≥93.29%、果实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21.38mg·hg-1,可满足机械采收对加工番茄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推荐施肥量为N 152.1 kg·hm-2,K2O 118.2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