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326篇
农学   223篇
基础科学   186篇
  160篇
综合类   1510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231篇
畜牧兽医   773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19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81.
为建立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VHS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VHS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探针氨基化修饰并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VHSV 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检出VHS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说明初步建立了检测VHS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VHSV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2.
针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通过构建重组阳性标准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LV-J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新城疫病毒( NDV)、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3.2×102拷贝/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RT-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eal-time RT-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可用于ALV-J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3.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植保无人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工作当中,但就当前情况而言,小麦病虫害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对植保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合理预防病虫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4.
近年来,临朐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树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业进步的“标杆品牌”。针对临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布局,根据地域特点培植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标杆,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特色农业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对于提升临朐县优质农业的影响力和普及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5.
为明确楚雄市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幼苗叶枯病的病原,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山松叶枯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华山松叶枯病的病原菌为胡枝子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espedezae)和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次生细胞壁的发育对于木材的形成至关重要,揭示林木次生壁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将为改良其木材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本研究从速生型杨树NE19中克隆得到PdKNAT7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筛选得到过表达植株。(2)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侵染烟草,对PdKNAT7进行亚细胞定位。(3)通过徒手切片观察不同基因型拟南芥花薹基部的次生细胞壁厚度。(4)通过真空渗透的方法瞬时转化84K杨。(5)qRT-PCR分析不同品系杨树中PdKNAT7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揭示拟南芥和杨树中参与次生壁形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结果  (1)PdKNAT7定位于细胞核。(2)PdKNAT7主要在NE19杨茎中表达,且表达量高于107杨。(3)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PdKNAT7的拟南芥花薹基部的束间纤维壁变薄,木质部纤维壁变厚,而突变体正好相反;另外,突变体的导管壁更厚。(4)过表达PdKNAT7的拟南芥植株中,4CL1、C4H1、CCR1、CesA8、IRX9和IRX10基因的表达量均下调,突变体中与之相反。(5)瞬时转化PdKNAT7基因的84K杨中,4CL3、C4H1、CCR1、CesA8、IRX9和IRX10基因的表达量也下调。  结论  PdKNAT7通过调控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积累来影响拟南芥次生细胞壁的厚度。   相似文献   
187.
研究了沃得旋龙4LZ-3.0E等7款收割机机型,"Ⅲ"字形等3种收割作业行走路线,23%~32%分4个等级收割前土壤容积含水量,10~40 cm分5个等级留桩高度对机收再生稻再生季产量的损失差异;同时对4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积含水量和收割作业行走路线主要影响碾压比重和碾压行稻桩的萌芽及成穗,留桩高度影响再生季有效穗数形成,收割机机型(履带宽度、碎草装置)影响碾压比重和碾压行的产量贡献.4个因素对再生季产量损失影响程度依次降低,集成采用26%、留桩高度15~25 cm收割、按"Ⅲ"字作业行走路线、使用35 cm窄幅履带能使机收再生稻碾压产量损失率由41.7%降低至25.1%,减损效果明显,同时该技术还有继续研究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8.
以福建东山岛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指数提取连通性较好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源地斑块,定量筛选廊道,构建了由19个生态源地和171条生态廊道组成的“源—廊—点”互通的海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网络面积共11 852.298 hm2,其中生态源地占52.76%,生态廊道占47.23%,生态踏脚石占0.01%。生态源地以林地、淡水水域为主;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总体上南高北低;生态廊道分布东南密、西北疏;生态源地与建设用地无明显冲突,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由南向北递减,二级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更加剧烈。研究结果可为东山岛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为给水果型椰子苗期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指导,以海南省文椰"3号"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DRIS指数法,对6个月椰子苗叶片的11种养分(氮、磷、钾、钙、镁、钠、铜、锌、铁、锰、硼)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枯萎椰子苗钾、硼、钙、镁、氮相对缺乏,锌、钠、铜、磷、锰、铁相对充足,椰子苗期(6个月)树体需肥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硼>钙>镁>氮>锌>钠>铜>磷>锰>铁.利用健康椰苗叶片养分浓度制定了相应的养分诊断标准,即各养分的适宜浓度范围为氮含量16.680~20.070 g/kg,磷含量1.170~1.360 g/kg,钾含量6.670~7.780 g/kg,钙含量4.170~4.550 g/kg,钠含量2.780~3.301 g/kg,镁含量2.930~3.470 g/kg,铁含量47.958~52.297 mg/kg,锰含量96.913~119.057 mg/kg,铜含量3.048~3.410 mg/kg,锌含量10.367~12.701 mg/kg,硼含量22.724~27.610 mg/kg.从DRIS法诊断结果来看,椰苗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椰苗"枯萎现象"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0.
2016-2019年小麦季,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实验站,以石麦15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旋耕+春季2次灌水(RT2);深松+春季1次灌水(ST1);深松+春季2次灌水(ST2);旋耕+春季1次灌水(RT1),测定小麦开花与结实特性、灌浆和农田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耕作与灌水次数对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1次和2次灌水条件下,深松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不孕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比例,ST2和ST1处理穗粒数比RT2和RT1处理2个生长季分别高3.2%和5.7%.1水条件下,深松比旋耕处理有效灌浆期显著延长;2水条件下,降水较多的2018年表现为深松处理比旋耕处理提升灌浆速率;同次数灌水的深松条件下2个处理千粒重和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处理2个灌水次数的处理千粒重也均显著高于同样灌水次数旋耕条件下处理,2个生长季平均高4.8%.采用深松施肥旋耕一体化作业可有效降低农田耕作施肥投入,对提高收获指数和产投比也有积极意义,ST2比RT2分别提升4.8%和28.1个百分点,ST1比RT1分别提升和11.3%和46.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