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2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日粮,A、B、C、D组分别饲喂含豆粕、豆粕+棕榈仁粕、豆粕+油茶籽粕、豆粕+茶籽粕的4种等能等蛋白质全混合日粮,饲粮中棕榈仁粕、油茶籽粕、茶籽粕含量均为5%。试验期10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30 d测量1次犊牛的体重;分别在犊牛90和150日龄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每30 d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B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犊牛150日龄时,A、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B、D组(P0.05);A、B、C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3)61~150日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C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90日龄时,B和C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150日龄时,A组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棕榈仁粕后可以达到与完全豆粕饲养时一样的促进夏杂公犊牛生长的效果,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饲粮添加5%茶籽粕或油茶籽粕降低了犊牛的采食量、消化氮和氮表观消化率,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辣木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65.40±1.6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144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和9%辣木叶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和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胴体直长显著增加(P0.05),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3%、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4)饲粮中添加辣木叶对育肥猪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肌肉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辣木叶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改善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辣木叶适宜添加水平为6%。  相似文献   
63.
不同添加剂对杂交构树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杂交构树为研究对象,探讨糖蜜、酶菌复合制剂以及防腐剂对杂交构树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新型木本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添加霉菌复合制剂组(M组)、添加糖蜜组(TM组)、添加霉菌复合制剂+糖蜜组(MTM组)以及添加防腐剂组(FFJ组),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的pH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发酵品质。2)与对照组相比,M组、MTM组及FFJ组均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总氮(P0.05),其中FFJ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pH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3)与对照组相比,M组及M TM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杂交构树青贮中添加糖蜜、酶菌复合制剂及防腐剂,在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MTM组和FFJ组具有较低的pH,能更好地保存粗蛋白质和干物质,FFJ组效果最好,但M TM组成本更低些。  相似文献   
6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钙磷水平对断奶后羔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20只70日龄、体重(16.27±3.33)kg的断奶后察哈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内蒙古细毛羊),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30个重复,在保持能氮水平相近的情况下(消化能18MJ/kg、蛋白17.5%)饲喂4种钙、磷水平的日粮:0.49%、0.28%(I组),0.55%、0.32%(II组),0.64%、0.47%(III组),0.87%、0.70%(IV组)。预试期5d,正试期60d。(结果)结果显示:1)饲粮钙磷水平对断奶羔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钙磷水平对断奶羔羊肌肉滴水损失、pH、剪切力、肉色L*、a*、b*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粮钙磷水平对断奶后羔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5.
66.
硒是畜禽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过量或缺乏都会对畜禽产生不利影响,而有机硒具有低毒、环境污染小、抗氧化能力强、免疫力高等优点,是目前发现的物美价廉的硒补充剂。本文将对有机硒的营养需要量、生物学功能和反刍动物中的应用三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磷酸氢钙含氟量对其磷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研究了磷酸氢钙中氟对其磷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择新生伊萨褐蛋用仔公鸡400只,采用斜率比法,以含氟量为20.6mg/kg的饲料级磷酸氢钙为参照物测定含氟量(mg/kg)分别为7690.45、15360.30、23030.15、30700.00的磷酸氢钙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结果表明,磷酸氢钙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与其含氟量、氟磷比之间具负相关关系;当日粮氟水平由12mg/kg上升到800mg/kg时,试鸡胫骨氟含量、趾骨氟含量、肾脏氟含量同日粮氟水平间具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
研究旨在探究扣除Lys、Met及Thr对6~9月龄生长母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确定扣除3种过瘤胃氨基酸是否会通过改变MCP产量影响小肠氨基酸的吸收。选取72头5.5月龄左右,体重200 kg左右的荷斯坦母牛,分为4组,每组18头,分别为理论氨基酸平衡组(PC)、扣除30%的Lys组(PD-Lys)、扣除30%的Met组(PD-Met)及扣除30%的Thr组(PD-Thr)。试验期为105 d,预饲15 d,正试期90 d。基础日粮均为同一玉米-豆粕-苜蓿型全混合日粮,所选用的氨基酸添加剂均为过瘤胃氨基酸。试验期内,每30 d采集一次瘤胃液,测定相应的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扣除Lys和Thr对生长母牛瘤胃pH值、NH3-N浓度及MCP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PD-Met组MCP含量有较PC组降低的趋势。此外,PD-Met组的丙酸摩尔比例较PC组显著升高(P0.05),从而导致该组乙丙比显著低于PC组(P0.05)。PD-Met组的瘤胃微生物Ace及Chao指数较PC组显著下降(P0.05),Prevotella_7丰度显著升高(P0.05),表明扣除Met影响了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物种组成;扣除Lys及Thr均未对瘤胃微生物区系及组成产生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中扣除30%的过瘤胃Lys及Thr未影响生长母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生长,到达小肠的氨基酸水平不受MCP影响,主要受由日粮所提供的氨基酸水平限制;但扣除Met导致瘤胃微生物丰富度下降,Prevotella_7丰度增加,丙酸比例升高,从而导致MCP合成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9.
随着我国养羊业的蓬勃发展,羔羊的优质培育逐步为人们所关注。文章从羔羊最佳断奶日龄、代乳品适宜的蛋白质来源及水平、饲喂量等方面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十年来在羔羊早期断奶技术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生产羔羊代乳品时,其适宜的粗蛋白质水平为25%~26%,并可选用优质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替代乳源性饲料原料。使用代乳品饲喂羔羊时,可在羔羊15d开始逐步替代母羊乳,建议饲喂量在羔羊20~50d、50~70d和70~90d分别达到羔羊体重的2.0%、1.5%和1.0%。  相似文献   
70.
不同饲喂水平对肉用绵羊能量与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自由采食及限饲条件下杜×寒杂交公羔对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将15只杜×寒杂交公羔随机分为3组,按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的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3个水平饲喂,通过消化代谢和呼吸测热试验确定蛋白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及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限饲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氮表观消化率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食入总能、粪能、甲烷气体能、消化能、代谢能3组间差异显著(P<0.05);CO2排出量和甲烷产生量在不同饲喂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甲烷能占总能比例变化为7.45~8.75,呼吸熵的变化在0.68~0.84。限饲条件下杜×寒杂交公羔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自由采食水平,限饲不利于氮的充分利用;日粮饲喂水平对甲烷能占总能比例、能量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影响肉羊的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