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鸡败血支原体是引起鸡群感染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危害养鸡业发展的的主要病原。对云南省12个州市规模场和散养户采集1245份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5份样品中鸡败血支原体阳性血清为505份,阳性率为40%。针对云南省鸡败血支原体广泛存在的特点,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2.
五龙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吕梁山的南端,隰县南部,蒲县东北部,属蒲县克城地界,地处东经111°9′~111°18′。五龙山自然保护区内,地形多变,山势险要,峰峦叠障,沟大谷深,有五龙洞、五龙山、红军寨、沙帽顶等处,其中五龙山的山顶最高,海拔为1946.3米。  相似文献   
2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为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1D)核苷酸序列差异是同型病毒拓扑型(Topotype)或基因型鉴别依据。采用O/A/C/Asia-1多重RT-PCR技术,对2006年自云南边境地区采集的120份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口蹄疫病原监测,检出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15份。对阳性样品中病毒VP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边境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7.3%~98.7%,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拓扑型或基因型:中东-南亚型(ME-SA)或泛亚型(PAN-Asia)、古典中国型(Cathay)、东南亚型(SEA)。部分样品VP1蛋白表位43位、154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一种能同时提取RNA、DNA和Protein的试剂(RDP试剂)进行日本囊对虾性腺总蛋白质的制备,并通过双向电泳(2-DE)技术与传统的裂解液法比较提取效果.RDP法所得2-DE图谱清晰,条纹少,蛋白质点数多,而裂解液法存在横向和纵向拖尾,其碱性端蛋白质点大量缺失,说明RDP法能有效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盐离子、脂类等干扰成分.结果不仅为后续的日本囊对虾性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甲壳类动物性腺总蛋白质的提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5.
为调查云南省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与免疫抑制性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对云南省2007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145份禽流感阳性及30份新城疫阳性样品进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检测。禽流感阳性样品中ALV-J的感染阳性率为15.9%,REV的感染阳性率为22.8%,CIAV的感染阳性率为26.9%;新城疫阳性样品中ALV-J的感染阳性率为13.3%,REV的感染阳性率为23.3%,CIAV的感染阳性率为26.7%;共有30份样品发生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为17.1%。对不同区域的4份禽白血病病毒阳性样品、10份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阳性样品、10份禽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样品进行了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ALV-J毒株gp85基因与国内外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介于80.4%~96.7%、85.2%~94.5%;REV毒株env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8%、97.7%~99.5%;CIAV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2.4%~100.0%、93.7%~100.0%。  相似文献   
26.
海平面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海侵和海退,它们是地球地质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现象和过程,也是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构建机制。识别出2种海侵模式(正常海侵和快速海侵)和3种海退模式(高水位正常海退、低水位正常海退和强迫型海退),着重论述了2种海侵模式和3种海退模式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定义及解释,并探讨了其地质学意义。快速海侵的普遍性及其典型的沉积特征对区域性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突变解释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正常海退和强迫型海退的辨别,改革了传统的层序地层模式,由三分变为四分,变得更加完善和科学;高水位正常海退和低水位正常海退的区分细化了地层沉积叠置样式的分类,强调了对沉积过程的讨论;海侵一海退过程的深入理解促使层序地层学朝成熟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7.
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国内主要养殖区域红鳍东方鲀种质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选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国内来自不同养殖区的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文登群体(WD)、莱州群体(LZ)、日本群体1(J1)、日本群体2(J2)、唐海群体(THQ),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不等;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7、0.26、0.18、0.25、0.20;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5、0.57、0.69、0.71、0.6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排列顺序为J2(0.65)>J1(0.63)>THQ(0.55)>LZ(0.51)>WD(0.48)。分析结果表明,1)WD和LZ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33 6;LZ与J1群体间遗传距离大,为0.624 2;2)WD群体遗传多样性为中度多态(0.25<PIC<0.5),LZ、J1、J2以及THQ群体遗传多样性均为高度多态(PIC≥0.5)。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主要养殖区域红鳍东方鲀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28.
堰塞坝坝料不均匀性强、级配范围宽,为了准确计算该工况条件下的泥沙起动问题,对泥沙颗粒暴露角进行了分析,引入底床坡度、泥沙颗粒的纵、横向暴露角,以泥沙滚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宽级配泥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并对计算式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底床坡度与泥沙颗粒的起动流速整体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受颗粒暴露程度的影响明显,随着颗粒暴露度不断增加,底床坡度对其起动流速影响逐渐增强,泥沙颗粒纵、横向暴露角与其起动流速整体成负相关关系,但影响规律有所不同,床面粗颗粒处于暴露状态时,决定该颗粒起动的主控因素为颗粒粒径,处于隐蔽状态的细颗粒起动流速较大,床面坡度对其起动流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